第322章 当骗子遇见骗子(2/2)

治不彻底,反反覆覆的疼,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仙家身上。

陈东海发现了商机。

他自己小诊所出了事之后,生意就不行了。

主要是没了信任,他的诊所名字也从仁济变成了“那个卖过期药的”。

而来找冉红线的人,都很信任冉红线。

信任是无价的。

陈东海打听过了,冉红线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在外面也有姘头,一年到头不著家。

两个孩子,早早不上学了,也在外打工。

家里就她自己。

於是他经常来,冉红线没时间吃饭的时候,他就去厨房给她煮碗面,然后跟她一起吃饭。

这种孤独寂寞的女人,最好得手了,稍微对她好一点,煮麵,做点家务,修修家具,她就觉得那是爱了。

得手了以后,他就开始让冉红线帮他卖药。

钙片,止疼片,压成粉,再放点便宜的中药粉,混入淀粉,装进胶囊里。

吃不死人。

农村妇女上了年纪补点钙没坏处。

止疼粉对腰腿疼绝对管用。

钙片和止疼片一听就不上檯面,卖不上价。几块钱一瓶,一瓶才赚块二八角的。

压成粉装到他的胶囊里,以菩萨的名义卖出去,就不一样了。

价格能翻几十倍。

没多久,冉红线他俩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他的忽悠下,冉红线离了婚,正式跟他同居了。

同居两年,冉红线四十二岁时还怀孕了。

在陈东海心里,一个女人只有为男人怀过孕或者打过胎才会对这个男人忠心不二。

孩子当然是不能生的,陈东海自己有三个儿子,他不缺儿子。

再说怀孕多影响赚钱啊。

他外头还欠著债指望冉红线给他还债呢。

他哄著冉红线打了胎。

赚到了第一桶金,陈东海的野心大了。

县城太小,药的销路再好,人口就那么点。

於是他带著冉红线去了市里。

这些年,冉红线闯出了名气,经常有外地人慕名而来。

市里就有几个大官太太,找冉红线问过事,也还过愿。

所以他们在市里也算是有点根基。

在市里待了两年,生意並没有打开局面。

陈东海发现,市里的人消费思路跟县里完全不一样。

市里人更相信“省城或京州”的口碑。

市里最火的一家保健品公司打的就是京州某科学院的旗號。天天组织消费者,免费开设养生课堂,免费发鸡蛋,免费试用,生意很红火。

陈东海大受启发。

最终,陈东海勇敢的迈出“出省”的第一步,在京州弄了个小公司,打著京州的牌子,向市里、县里等基层调辐射卖货。

又用心包装冉红线,愣是把一个小学文化的中年妇女,包装成了一个智慧女性,修行大师。

去年干了一年,销量很不错。

所以这才准备续租写字楼,连续五年,大干一场。

此刻,冉红线看著陈东海,眼神能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