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明改革新政的春天,要来了!(第十(1/2)

第96章 大明改革新政的春天,要来了!(第十六更)

文华殿后殿,熏香袅袅。

崇祯捧着黄梨保温杯,目光沉静地扫过殿内诸臣。首辅黄立极、次辅施凤来、群辅孙承宗(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王在晋、礼部尚书来宗道、兵部侍郎李邦华、代理戎政张之极,分坐两侧绣墩。

“王卿,”崇祯看向风尘仆仆的王在晋,“大同之事如何?”

王在晋忙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卷供状,躬身呈上:“回陛下,代王朱鼐钧、王府承奉正庞玉贵等,对所犯勾结朱纯臣走私京营军资、侵占军屯等罪供认不讳,然……”他抬头,目光锐利,“其坚称与虎墩兔汗绝无勾结!言称朱纯臣匿于府中,乃受成国公府胁迫,实不知其通虏情事!”

崇祯面无表情,指尖在保温杯盖上轻轻叩击:“哦?不知?”王在晋垂首:“臣……严审再三,其仍狡辩推诿。”

崇祯点点头道:“此事不急,稍后自会有人去收拾。”

他目光转向李邦华和张之极:“京营那边呢?”

李邦华起身,捧上一迭文书:“陛下,清华园内扣留之京营军官,共计七十八人,皆已呈递‘悔过议罪书’。愿缴议罪银合计一百零八万两,退还侵占屯田、庄田三十四万五千亩。”

他声音沉重:“另据其供述及兵部、五军都督府再三核查,老京营账面兵额十五万三千,实数……实数不足四万!其中老弱占役、空额虚冒者十之七八!真正堪战之精壮,经臣与张都督逐一筛选,汰弱留强后,五军营实存三千,三千营(骑兵)实存一千,神机营实存一千五百,拢共五千五百精实之兵。尚有二十一位坐营、司营官颇有勇武,可堪留用。其余人等,皆已发银遣散,共费银十六万两。”

“哦。”崇祯并不怎么生气,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五军营大下岗”就是他亲自督办的,张之极、李邦华最多算是协理,稍后的三千营、神机营的裁汰,才是他俩主持的。

不过张之极还是很自觉的起身,然后扑通跪倒,额头紧贴冰凉金砖,开始装“张献忠”:“臣……臣万死!督管不力,罪该万死!”

他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奏本,双手高举过顶,“臣……英国公府,并阳武侯薛濂、保定侯梁世勋等各家勋贵,深感罪孽深重!愿再献田庄五十三万亩,现银一百万两,另北京城内宅邸二十七处,商铺五十余处……赎罪补过!求陛下……开恩!”

献忠、交议罪银、赎罪田这个“张献忠”的态度果然是很忠啊!

崇祯淡淡道:“呈上来。”

王承恩快步接过。

崇祯未翻开,将其与代王府清单并置案头。挥手:“张卿,起来。赐座。”

张之极如蒙大赦,叩头谢恩,冷汗湿透后背官袍,半边屁股挨着绣墩坐下,再不敢抬头。

崇祯脸色稍霁,看向李邦华:“李卿,汰弱留强,裁撤冗员,只费银十六万两,便得五千五百精兵及二十一位可用之将,此事办得利落!朕心甚慰!”

李邦华躬身:“此乃臣分内之事,赖陛下威德,将士感念天恩,方能如此顺遂。”

“好!”崇祯点头,随即目光扫向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卿,兵部即日拟一个重整京营的陈条上来!就以这五千五百精兵为骨干,再合朕那一万御前亲军,重新组织一支五万员额、真正能打的新京营!要精兵,要实饷,要新气象!此事,朕要亲自过问!”

王在晋连忙起身领命:“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京营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崇祯接着又道:“宣钱谦益。”

礼部右侍郎钱谦益躬身入殿,手捧两份卷轴。

“陛下,”钱谦益行礼,“戊辰科会试策论,臣已阅毕。此二卷,一为河南举子牛金星所作《辽左用兵逾十载,师老财匮,而建虏日炽……》,一为浙江举子黄宗羲所作《问宗禄浩繁、秦晋民困、中原力竭,时艰若此,当何以处之策》。文风雄健,切中时弊,特呈御览。”

崇祯颔首:“念。先念牛金星那篇。”

“是。”钱谦益展开卷轴:

“……故持重安边之基,在于固守。然此固守,非寸土必争之守,乃斗粟必争、粒米不失之守!建虏所求者,非土地城池,乃我大明之财货丁口!故当保民护粮为第一要务!”

“坚壁清野,使敌无可掠!扼要冲之地,凭坚城,置重炮,练精卒,深沟高垒,使建虏铁骑驰突难逞,撞车云梯无所施其技。彼攻则顿兵挫锐,退则惧我蹑尾,欲战不能,欲掠无获,日削月朘,其势自敝……”

“……待其师老兵疲,内衅将生,我则伺隙而动,遣精骑出塞,连西虏为援,断其粮道,焚其巢穴,此乃克复全辽之渐。然此皆后图,目下至要者,在使建虏如虎遇刺猬,虽利爪尖牙,亦无从下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