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1/2)
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
次月。
随着车机部门的招募与扩张,最后一块技术拼图也总算完整。
星辰汽车庞大的研发部门,已经初见端倪。
总研发团队规模正式宣告突破一千人,其中包括整车研发部门400人+,电池研发团队500人+,再加上新成立的智能化车机部门,整个研发团队规模已经朝着1300人的大关逼近。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近两年融资组建的新势力车企600-800人规模团队。
当然了,主要也是合并了威能电池研发团队,导致星辰科技研发团队规模看起来比一般新势力要大得多,但对比传统车企动辄五千人以上,甚至上万人的分布式研发中心,还是刚刚入门的级别。
高新区。
原有的国金大厦已正式更名为星辰科技大厦,总计二十层的空间全部整租,平均1000㎡/层,包含了公司各个部门工位、会议室、休闲区。
落座于工厂附近的整车研发中心,包含有“试制车间+实验室+测试场地”,电池研发中心实验室包含“材料研发、pack设计、bms测试”。
智能化车机部门经过一轮扩招,总人数达到22人。
同一时间,此前还在联系的族公司也终于给出答复,在优厚的条件下,派出其智能设备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来到星辰科技大厦,与许易交涉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合作问题。
当前手机行业的研发业务优先级,还是以手机为核心。
但手机业务的增长,基本到了一个瓶颈期。
为了寻求业务突破,周边智能设备与多设备联动的开发项目,就成了第二增长曲线的优选。
其实。
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项目,在当下的业界也不算新鲜。
譬如在年初,吉利这边就率先启动了“智能生态战略”,邀请族团队合作开发过gkui智能生态系统。
而星辰汽车这边,只能算是紧跟其后。
对于这种业务,族自然是乐得见到。
因为开发车机系统对于手机公司来说,合作成本低,短期收益却很高,算得上高性价比项目。
……
“许总,按照贵方提出的要求,我方负责协助开发定制化linux内核,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适配车机硬件,但不植入任何flyme生态组件、不保留品牌标识……
而贵方支付一次性定制费用,接收技术包后,享有二次开发权、自主添加生态功能或优化交互。
签订《技术支持协议》一年内享有后续维护权,覆盖车机内核基础bug修复,但不包括二次开发内容……”
这名中年研发经理,确认着双方的合作细节。
说实话。
当了解完这次的合作内容后,他显得有些诧异。
因为这家汽车公司,邀请他们过来,居然不要生态开发?也不要品牌植入?
只是单纯的定制一版linux车机内核。
这种联合开发的模式,有点罕见。
拿目前来说,汽车公司找手机公司定制系统,都是“系统ip赋能”的方式。
什么叫“赋能”,说白了就是借用手机公司的名头。
举个栗子:
某些国产车配置高,但车机智能化不行,相当于一个四肢粗大头脑简单的肌肉男。
把手机厂商的软件团队,弄过来联合开发一款车机系统,给这具四肢发达的躯体,安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然后就可以向市场宣布了,从今天起我不光有高配置,还有手机公司团队移植过来的“超级智慧”!
同时,再把手机系统的生态和语音系统都移植过来。
这么一来,又能一部分的手机用户产生了生态重迭,那么使用族手机flyme系统的用户,天然就能和这一类的车机无缝对接。
给这部分群体,打了一个宣传广告。
当然。
如果要移植系统生态,那么手机公司后续的长期利润分成,也是少不了的。
这在族看来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业界的其他公司,照样是这么做的。
包括千度公司与奇瑞的合作,某些新势力与阿里的合作。
毕竟开发完第一版车机系统,并不意味着结束。
后续的大量更新,大多都交给手机团队来负责,说白了还是一种外包的形式,汽车厂商本身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
而星辰汽车这边,表现得很干脆。
只要定制化纯净linux内核,加上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的独立系统,既不要生态,也不要后续的更新和开发。
合着请咱来当力工的??
但是。
看着合同上一次性支付的450万报价,他又张不开嘴了。
短短两三个月的开发周期,他们仅需要出动十人的核心开发团队。
嗯……这个溢价一次性支付完。
当力工也没什么不好。
起码总公司那边,是答应得很爽快。
在品牌生态植入这一块,甚至没过多争取一下。
如果是大车企,或许还能给后续生态收入带来一些增幅,但这种初创车企还是新能源赛道,后续开发的新车能不能走得上量还两说。
万一出现什么大范围的暴雷,岂不是还给他们品牌抹黑?
所以一次性合作,既不挂名也不植入ip生态,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我们星辰汽车内部是更倾向全域自研路线,但初入智能化赛道,难免底蕴还是太差了,研发人员和经验不够短期完成车机系统落地的目标,在这方面只能寄希望于双方合作了。”
许易面带微笑的回复。
他请族团队过来,主要是为了打个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
虽然有吃满系统buff加成,可在人员和经验双不足的情况下,短期内完成也是有很大压力的,短短几个月的周期,不一定能完成。
但请个强力外援,这就比较稳了,合作期间,也能让他们的团队快速成长,并不与自主研发冲突。
“当然,针对车规级内核的开发,我们有成熟的经验,也可以在研发过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共享方案,这都是合作的一部分。”中年研发经理点点头,旋即笑道。
话是这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