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石山说编制(2/2)
蒙古鞑子逐水草而居,漠北荒原虽广阔万里,但荒漠遍地,肥美草场甚少,能长期维持百户以上牧民放牧的草场,更是少之又少。
其最小管军治民单位为牌子,便是因平日分散各地的聚落,一般也就五到十户,但凡能达到百户以上规模,无不是占据肥美草场雄踞一方的强势大部落。”
“这?”
闻四九也就听说过猛安谋克这个词,莫说年代那么久远的女真人起家史,便是本朝蒙古人在漠北的历史,他也不甚了了。
原以为兵制这种东西极为玄奥,被石山讲得如此浅显易懂,茅塞顿开,瞬间又生出自己与副千户差距如此之大的无力感。
闻四九纠结了半晌,最终化为一叹,摆手示意石山继续讲。
“徐州历经战乱灾荒,人丁远不及江南繁盛,可也远非贫瘠的辽东、漠北可比,只要钱粮充足,莫说万余人,就是聚十万大军也是等闲。
可若不能将之有效整合,兵马越多反而越容易出乱子。
之前咱们参照官军编制,一个百户统十个牌子,平日在营中训练,或是短途缓慢行军尚看不出多少问题,可到了杀声震天形势又急剧变化的战场上就乱套了。
不经长时间的旗鼓信号训练,战场上百户也就能灵活指挥三五个牌子。
给他再多配几个牌子,不仅不会提升其部战力,反因不能协调指挥部分人马行动,而有可能自乱阵脚——这就是编制必须贴近实际的重要性。
再则,蒙古人满编的百户队,除部分人装备弓弩、皮甲,还有刀、盾、枪、锤、索等兵器,又人人骑马来去如风,能应对很多复杂情况,可单独执行不少作战任务。
但咱们的队伍草创,啥都缺,百户队莫说单独执行复杂的战斗任务,便是在野外行军时遭遇二三十个敌骑突袭,都很难应付。
其实,除了编制不合理外,训练不足、甲械稀缺、将校能力不足、指挥手段单一等等,都会影响作战能力。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阶段,咱们十个什编成一个百户队,就不如分成两个队用得好,十个百户队混在一起,也不如分成三个营头好用。”
道理很简单,闻四九也不傻,越琢磨越觉得确实是这样,转念又想到石山不声不响就搞出了这些,甚至故意支开自己搞整编,顿感满腹怨念。
“副千户既有这等不俗的见识,怎的不提前告知?俺也好趁这次回城的机会面呈元帅,以请推广全军。”
队伍边扩充边整编是石山的既定策略,现在的编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会随着队伍再扩充形势再变化而再调整,但对闻四九这个监军,肯定是不能说实话的。
“李元帅那边当然要呈报,这不是咱之前没琢磨明白嘛。再说了,兵制调整是大事,事关将士生死队伍存亡,总得先拿小队人马先试行一番,确有成效才能再推广。
还有,咱觉得这套新编制便是真的好用,元帅怕是也不可能全盘采纳。”
芝麻李是出了名的“听人劝”,闻四九想不明白李元帅会有更好的编制而不用。
“这是为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