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破定远忽闻濠变(2/2)

“俺。”

张天佑自幼就有些惧怕姐夫,见郭子兴发怒,委屈巴巴地道:

“俺已经说完了。”

邵荣一个外人看着郎舅相闹,有些难堪,赶紧转移话题打圆场。

“郭兄。淮安路多半有变,俺们是否举事提前?”

“嗯,是该提前。”

被小舅子惊出了一声冷汗,郭子兴也意识到自己之前只盯着安丰路,目光短浅了些。

不管石山打下五河又仓促撤兵的原因是什么,淮安路肯定会乱上一阵子,趁着濠州官军的注意力放在邻近的五河上,这个时候举事压力最小。

“天佑,你现在就去联络孙德崖、俞二、鲁大、老潘几人,五天,不,三天后的巳时,咱们在城南枣岗汇合,烧香歃酒,共举大事!”

这就要造反了!张天佑兴奋之下,当即也不觉得疲累了。

“俺,俺这就去!”

三日后,定远城南枣岗。

寒风卷起黄沙,天地间一片肃杀,吹得白莲旗猎猎作响,千余青壮跪伏在地,目光灼灼地盯着土岗上几道身影。

郭子兴背披青色大氅,身穿油绢织锦祆,腰悬宝刀,一脸肃穆,手捧柱香,插入香案,紧随其后,孙德崖等四人也一一敬香。

“白莲降世,明王再生,借俺香火之力,除尽天下鞑虏!”

郭子兴猛地抽出宝刀,刀尖直指苍穹,台下人群骚动,张天佑攥紧手中铁矛,喉头滚动;邵荣眯眼望向定远方向,心里想的却是更远的五河。

“朝廷无道,改钞又加派,天降灾祸示警,去年大水今年旱灾,路倒饿殍满地,官府却只顾逼税交差。敢问诸位父老,这世道,不反,可还有活路?!”

“反了他!”

“反了他!”

郭子兴这类本地地主豪强造反攻城,和石山这种外乡反贼要么用计要么拿人命堆,才能破城的逻辑不一样。

他们本就是元廷统治地方的根基所在,往日也曾是县尉、典史等官吏的座上宾,只需要把人带到城下,表明鞑子无道,定远人上人不认朝廷统治的决心即可。

郭子兴只是命上千青壮团团围住城池,城内就乱成一团。

城上的守军和城下的反贼沾亲带故,甚至敢公开喊名字打招呼,县尉气急败坏,命人放箭,响应者却寥寥几人。

战斗打响,守军出工不出力,义军缺乏远程攻击手段,双方伤亡都不大。

僵持不到半个时辰,东城门就被人偷偷打开,邵荣带着人一拥而入。

随后,郭子兴策马入城,踏过街边冻毙的尸骸,直奔县衙。

县衙前,县尹哆嗦着举起官印求饶。

“罪,罪官愿献城降……”

刀光一闪,头颅滚落。

“哼!晚了!”

这一战赢得很轻松,但借攻城之机整合各部义军的计划破产了。

郭子兴直奔县衙,控制象征行政权力的建筑;邵荣带人围住府库,不许其他各部义军染指。

孙德崖等人没有钱财就没办法稳住手底下的青壮,他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烧香造反,可不是为了给郭老爷做奴才,而是自己当老爷。

当孙德崖带头洗劫城中店铺,局势便开始失去了控制。

堆满财货的店铺、大户人家的私库、贫民小户家的女子,等等,孙老爷牙口好,不挑嘴,只要不是自家的,都是能安抚手下的好东西,都值得抢,

抢劫、行凶、杀人、放火……

人性中的恶一旦被释放,就再难收束,即便郭子兴最后愿意拿出部分钱粮安抚各部义军,这个时候也没人能控制自己的部属了。

所谓法不责众,行凶的人太多,就连郭子兴本部人马也悄悄参与。

毕竟,酒肉再好,吃多了也腻,哪有细皮嫩肉的大户小娘好?

到这个时候,郭子兴终于有些后悔,没听邵荣的建议独自举兵了。

城中动乱持续了整整三日,才稍稍停歇,众头目却又为了座次高下而争执不休。

郭子兴效仿刘福通和芝麻李,自封节制元帅,又封孙德崖、俞二、鲁大、老潘四位头领为将军。

孙德崖却以麾下人马仅比郭子兴略少为由,质疑郭子兴做元帅的资格。

俞二等头目虽然也不喜欢孙德崖,但郭子兴破城后的做派更令他们厌恶,皆站在孙德崖身后,逼迫郭子兴让位。

郭子兴豪杰人物,如何能屈居他人之下?

双方僵持不下,北面却传来了令他们震惊的消息:红旗营大军南渡淮河,已经兵围濠州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