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跳出庐州天地宽(2/2)

仇成面色微窘,他确实不是彭莹玉亲传弟子,虽有破城、血战之功,地位却还是不如李普胜、赵普胜等嫡系,此番被彭莹玉派来濠州,在他看来,亦有“打发”之意。

犹豫了片刻,仇成才低声道:

“在下投效‘彭祖’时日较晚,尚未记名门墙。”

“嗯。”

石山微微颔首,脸上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道:

“你……莫非不看好‘彭祖家’前程?”

仇成脸色骤变,正待组织语言辩解,石山却已摆手止住了他,道:

“不要急着把话说绝。咱们同在淮西,山不转水转,日后你我打交道的机会……还多着呢。去吧。”

目送仇成心事重重地退出官厅,侍立一旁的朴道人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沉声道:

“元帅,‘彭祖家’此番应对,透着一些古怪。”

石山起身,饶有兴致地看向自己的心腹谋士,道:

“哦?真人看出了什么?”

朴道人轻捋长须,目光深邃,道:

“贫道观此使者言行,那彭莹玉似乎当真毫不在意合肥归属?”

结合这段时间搜集到的情报和后世记忆,石山心中早已了然,暗道彭莹玉怕是连整个庐州路都顾不上了,哪里还有心思琢磨区区一个合肥?

其人嘴角勾起一抹洞悉一切的笑,道:

“咱们南面这位邻居,起事时间只比徐寿辉稍晚。却被左武、董抟霄之流死死摁在无为、含山两处弹丸之地,动弹不得。

如今眼见徐宋大军在江南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彭大师的禅心,怕是早就飞到长江南岸去了吧?”

朴道人眼中精光一闪,想到庐州路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精神大振,道:

“元帅,那咱们是否……”

石山知道朴道人想说啥,摇头道:

“庐州路布局,尤其是巢湖水军编练,确实可以加快,但当前还要是以练兵为主。单论攻城略地的速度,咱们便是再快,还能快得过三日席卷一路的徐宋?占不稳的地盘,打下来,又有何用?”

含山县,北城墙。

暖风掠过城垛,卷起几缕尘沙。

纵然早就化用俗名,脱去僧籍多年,彭莹玉依旧保持着那颗锃亮的光头。

此刻,他身披那件洗得发白却浆洗得格外整洁的土黄色海青袍(僧人常服),宛如一尊入定的石佛,静立城头,目光穿透北方的烟尘,久久无言。

那目光中,有未竟的遗憾,有牺牲的沉重,更有一种超越尘世的、近乎殉道者的坚定。

“师父。”

身后,传来关门弟子赵普胜的声音带着几丝不甘。

“咱们……当真就这般放弃合肥了?”

彭莹玉缓缓转过身,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瞬间绽开一种奇异的、仿佛能安抚人心的和煦笑容,如同穿透阴云的阳光,他看着年轻的弟子,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普胜,你告诉为师,咱们,还能接着打下去吗?”

赵普胜张了张嘴,喉头滚动,最终却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为了那座坚城,半年间多少朝夕相处的同门和情同手足的袍泽,将热血永远泼洒在冰冷的城砖之上,就此放弃,锥心之痛。

可师父的话如同冰冷的河水,瞬间浇醒了他——左君弼已经投了石山,合肥本就城高沟深,梁县红旗营兵马又虎视眈眈,这仗,如何能再打?

“一步迟,步步迟啊……”

彭莹玉仰天长叹,声音里浸透了看透世事的苍凉与自责。他摇了摇头,那光亮的头颅在夕阳下反射着微光。

“这半年,咱们执念于合肥一城,耗尽了心力,流干了鲜血,更蹉跎了弥勒降世的宝贵时光。即便……没有那石山,咱们侥幸迫降了左君弼,又能如何?

不过是换得庐州路内,暂时休战。如今,东、北、西三面皆是石山和刘福通的活动范围,这片天地,依旧狭窄得容不下咱们的宏愿!”

师徒多年,心意早就相通。

赵普胜瞬间捕捉到师父话语中那决绝的转向,当即挺直腰背,眼中重新燃起火焰,道:

“师父,您说!刀山火海,弟子万死不辞!咱们下一步,打向何方?”

彭莹玉的目光倏然凝聚,如同淬火的精钢,那份迷茫与叹息一扫而空,只剩下矢志不移的信念与破釜沉舟的决心。其人抬手指向西南,声音如洪钟般在城头回荡:

“庐州路已非久留之地,渡江!打池州!”

“池州?!”

赵普胜心头一震。池州路远在无为州西南,长江天堑对岸,一旦渡江攻取池州,便意味着彻底放弃独立发展,与攻略江州的项普略合兵一处,真正融入“大宋”的旗帜之下。

这是当初决定易帜投靠徐皇帝时,就已经讨论过的其中一个进取方向,利弊权衡,为了弥勒降世的大业,个人得失,一方割据,皆可抛却!

可他毕竟与追随师父多年的师兄李普胜不同,赵普胜生于斯长于斯,是地道的庐江县人,脚下这片土地承载了他过去二十多年人生记忆,浸透了同门和袍泽的热血,终究难以割舍。

“师父,若我们都走了……这庐州路,这无为、含山……流了这么多血才站稳的地方,难道……难道就白白留给那石山?”

彭莹玉转过身,目光温和地落在弟子纠结的脸上,那眼神深邃如古井,悲悯中带着看破尘缘的超脱。

“留给仇成他们吧。”

彭莹玉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蕴含着洞悉未来的智慧与不计眼前得失的豁达。

“普胜,记住。若是大宋倾覆,纵使你我还占着无为、含山弹丸之地,亦是覆巢之卵,顷刻粉碎。”

他再次抬头,望向西南天际,仿佛看到了长江彼岸那燃烧的希望之火,语气变得无比坚定而炽热。

“若能渡过这滔滔江水,在江南为弥勒净土打开一片新天地,区区庐州两城之失,何足道哉?此乃舍小舟而登巨舰,弃瓦砾以求明珠。

待到弥勒佛光普照大地,新世界降临,人间便再无离乱苦楚,今日你我所有牺牲与割舍,终将化为光明前的破晓微尘!”

……

ps:白莲教祖师茅子元创教时,曾定下“普、觉、妙、道”四字为法名派系。

其中,“普”象征普度众生,为入门弟子常用辈分;“觉”代表觉悟佛法,多用于进阶教徒;“妙”寓意妙法真谛,属教内高层;“道”为终极境界,仅授予极少数核心领袖。

到元末,各派系白莲教教义已经被改得面目前非,如韩山童一系的北方白莲教就不尊法名;南方派系仍沿用法名,但现代文献可查的基本都是“普”字辈。

徐宋政权中,如邹普胜、项普略、陈普文等名中带普的将领共十八位,大概率是白莲教徒,也有可能是本名就带普字的普通人。

彭莹玉门徒有李普胜、赵普胜,其余如况普天、杨普雄、欧普祥、丁普郎等,无论籍贯、早期活动区域,还是在后期互动等细节,都无直接证据显示他们与彭莹玉有师徒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