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孤儿(2/2)
那个扎著金钱鼠尾、留著八字鬍、身披马蹄袖朝服的满清,都能让未来的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起特里亚农瓷宫,
在那里举办盛大的“东方之夜”舞会,贵族们穿清朝衣服、坐中国轿子、学中文问候。
巴黎为此疯狂,宫廷也为此献媚。
既然一个入主中原不到百年的蛮夷王朝都能在巴黎掀起时尚热潮——那我呢?
一个通晓过去和未来的东方人——凭什么不行?
想到这里,陈安缓缓吐出一口气。
“今天,我想讲一出东方的戏剧,因为你们也知道,我是一个剧作家。”
他故意停了一下。
台下一片寂静。有人扬了扬眉,有人放下了羽毛笔,有人原本撑著下巴的手往后收了收。
“它的名字叫——《赵氏孤儿》。”,这个与未来的伏尔泰关係颇深的戏剧。
讲台上,陈安微微躬身,对著台下一眾院士开口。
“它的版本有很多——但都从一场灭门开始。”
“一个古老的家族,在一夜之间被抄斩乾净,只剩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於是这位孤儿,便成了正义、忠义、血统、伦理,所有衝突的中心。”
他缓缓踱步,一边讲,一边回忆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
“最早的记载,出自《左传》。它一开始並不是一个关於正义与邪恶的故事,而是丑闻与家变。”
“赵家的女子私通,家族內訌,诬告谋反,终至灭族。”
“那位孤儿,並不是受难的英雄,而是一个被『內斗的火』烧剩下来的灰烬。”
“但在《史记·赵世家》中,事情发生了变化。”
他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程婴献子,公孙自尽。
“赵家的悲剧变成了忠奸分明的政治清洗。奸臣屠岸贾构陷忠良,忠臣程婴为了保存赵家血脉,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死,换下孤儿。”
讲到这里,陈安停了一下,眼神似笑非笑。
自己这个亡国之人,也是通过献上自己的人头,成功躋身於巴黎的风暴中。
就像赵武一样,被留下来,是因为有用。
“程婴藏孤二十年,忍辱负重,最终赵武长大復仇,血洗朝堂。”
“到了元杂剧。”陈安忽然一笑,写下第三行字: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
“这个版本最有戏剧性。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全都以死为代价保全孤儿。赵武长大后亲手砍了屠岸贾的脑袋,整个戏剧从第一幕悲,到最后一幕快。”
“这是我们那里的百姓最爱的一种模式。”
“他们不信法,也不信神。他们信『忍』之后的爆发。”
台下院士有些皱眉,有些若有所思。
而陈安的目光早就飘远了。
百姓。
那些刚放下投石玩具的百姓,那些即將將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巴黎百姓。
他们的怒火还在瓦缝中积蓄,他们的希望还藏在酒馆的桌面下、印刷铺的活字间、教堂门口的低语中。
他们才是真正会改变世界的人。
只可惜莫里哀要离开巴黎了,只能靠自己了,被监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