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南洋策(2/2)
可朱由榔听到这话却苦笑著摇头:“若真能千秋万岁,那还不如让太祖爷、成祖爷长生不老。
若二位先祖尚在,哪容得韃虏猖狂,哪有今日江山破碎!”
听到这主奴间的一唱一和,陈安明白了,自己眼下唯有实事,於是他取笔,在地图上圈了三个点一一“眼下有三处可为陛下立足。”
“一是曼谷,凭暹罗庇护,粮草自足;二是旧港,水路通商,占尽地利;三是吕宋,虽孤悬海外,却有万余汉人聚居,占得人和。”
“海寧王,那天时呢?”,李茂芳低声问道。
陈安微微摇头,苦笑道:“天时——-臣不敢妄言。命难测,只能竭人事以待天命。”
因为陈安知道,目前看来天时並不在自己这边。
朱由榔忍著头晕,接过地图,神情中透出矛盾与自嘲:“这曼谷寄人篱下,朕不愿再重蹈覆辙。”
陈安见状,只能进言:“相比莽氏,暹罗向来恭顺。他们承大明旧恩,岁贡不绝,晋王李定国此前也遣使往来,彼邦王臣多愿亲善。若陛下驻踏曼谷,粮盐无忧,兵甲亦可相借。”
儘管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但陈安还是决定將其优缺点告诉给永历。
“且臣以为,暹罗可为桥樑。日后若借势介入安南郑阮之爭,或可驱逐不臣,使交趾重归天朝,復我天威。”
“还是免了。恭顺两个字,朕听得太多,心里也难再信。寄人篱下,总归不是长远之计。”,
关於恭顺这个词,朱由榔並不是第一次听到,早在狩缅之前,马吉翔就给他强调过数次“缅人恭顺”。
可即便如此,他仍是等陈安把话说完才作回应,未有半分打断。
“至於这吕宋,孤悬海外,舟艰难。朕这身子,怕是有去无回。”朱由榔低声自语,语气里有几分无奈,也带著深藏不露的惧意。他本就天生晕船,从未习惯水上的顛簸。此刻虽强自镇定,
可每每江船微微一晃,胃中便有翻江倒海之感,只能紧紧住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此外作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榔自是对水有些忌讳,如今也是万不得已才乘的江船。若真要横渡重洋,身心俱疲,未必撑得到那遥远的孤岛。
“那爱卿且说说这旧港吧。”“
他终究是克制住了內心的恐惧,声音里隱约多了一分希冀,眼神落在陈安脸上,似乎要从这位年轻权臣的言语里找出一线可依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