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郡王妃(2/2)
“那先等陛下册命和礼部擬的詔旨吧。”
其实,让陈安最无语的还是婚礼前不能见面,更不允许私下通信,这让他有种被操控的感觉。
“小妹啊,这是你三哥我给你画的海寧郡王像。”
李润兴说著,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得工整的纸,像献宝似的递过去,眉梢带著几分得意,“我瞧了,那人模样也顶俊俏,看不出二十有八,倒像是刚过弱冠。”
李海岳伸手接过,指尖触到纸张的那一刻,竟有些紧张一一这是要嫁去的人,虽未谋面,却將与她一生相关。可当她展开纸一看,紧张立刻变成了哭笑不得一一纸上画的,除了两个略显呆滯的眼晴外、只有一张歪歪的嘴,鼻子居然还空著。
“三哥,你画的这是什么呀?”她忍不住娇嗔,抬眼瞪了他一眼。
李润兴却一本正经地接过画,端详片刻,又回想起那日在文华殿中与陈安对视的情景,颇为自信地说道:“我觉得,我画技传神啊。”
“我怎么觉得这画上的人有点像你?”李海岳眨了眨眼,嘴角抿出一丝笑。
“可能俊俏之人都大差不差吧。”,李润兴顿了顿,语气忽然正经起来:“就是那海寧郡王,
先前出使欧洲时纳了两个西洋姬—也不知你去了,会不会受委屈。”
李海岳轻轻放下画,指尖摩著纸边,声音淡淡:“有父王在,谁敢委屈我?”
李润兴看著她,眼神闪过一抹复杂,隨即压低声音,像是在讲什么不该让外人听到的八卦:“我还听说啊,那延平王的长子一一就是咱们大嫂的堂弟,前些日子还跟他四弟的乳母生了个孩子。他的正妻,可是原兵部尚书的孙女,这都管不住。你说,这世道啊———“
他摇了摇头,又压低声音,“不过这海寧郡王膝下似乎还无子。据说他先前还是庞天寿的门生·也不知道“別瞎说!”李海岳忍不住伸手推了他一下,眼中带著一丝羞恼。
“脸上有鬍子。”李润兴笑得意味深长,仿佛只是在逗她,却又藏著一点试探。
片刻沉默后,李海岳轻声问:“三哥—你说,陛下为何会准这桩婚事?”
李润兴目光落在她脸上,笑容收敛:“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一一来,这海寧郡王庞门出身,与父王相比,自是陛下亲信;二来,如今陛下要迁行在於南洋,离父王所驻之地尚有五千余里。我与二哥都有军务在身,只能嫁你为质。”
“其实啊,陛下的担心多半是多余的。”李润兴像是隨口一说,手里把玩著那张自以为传神的画像,眼晴却斜斜警了妹妹一眼,“如今父王能稳稳驻在瓦城,全赖你那位未来夫君送来的金鸡纳霜。若是没有那几罈子药,士兵们整日病得翻来覆去,早就士气崩溃了。”
当然,在滇缅边境,士兵们若不想死在瘴里,还有另一条活路一一投清。只不过对於这个选择,兄妹二人是口不提。
也正是因此,李润兴觉得陛下要迁行在南洋,还有一个好处一一若是这帮文臣想投降,也没路可走了。毕竟卢桂生那一桩阵前倒戈,让他的父王伤筋动骨,而对这些读书人,早就没什么好感了。
“那父王对我有何吩咐吗?”,毕竟这是要离家远行,嫁去一个未曾真正谋面的男人的家,她心里再镇定,也难免泛起不安。
李润兴却只是斜了她一眼,像是嫌她多问:“还能有啥,就照詔书里写的去做唄。”
他背过身去,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折得齐整的黄綾詔书,抖开来,声音里透著半分调侃半分无奈,像是在背经文,又像是在用这些文约约的词替自己掩盖情绪:
“咨尔李氏,毓质名门,秉心端慎。柔嘉维则,克勤內助之贤;淑慎其仪,允协宗藩之范“兹特封尔为海寧郡王妃,赐之册印。尔其祗服荣恩,益修妇道,谨守藩,永膺多福。钦哉!”
永历十六年四月初七,黄历宜嫁娶。
这一天,陈安终於见到了他的王妃一一婚期之所以定在此日,则是为了让李润兴好在婚礼后返回瓦城,因为到了四月十五日,永历朝堂便要在吉日前往承天府。
对拜时,两人依礼抬头短暂对视,便在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里忽然响起了儿时看《西游记》时的那段熟悉配乐—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
陈安忍不住在心底暗暗感嘆,並由衷地感谢为他说媒的白文选,
此刻,他终於体会到了什么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