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閒话家常(1/2)

第2章閒话家常

当下,当下,余坤安一家居住的房屋,是余父与余大伯、余二伯分家后才开始动工建造的。

那时,大家的房屋大多零散分布在大队部院子周边,每家宅基地面积有限,普遍也就3-5分地大小。

余父余母刚刚分家的时候,手头没有什么钱,只能带著几个孩子自己动手打土坯,一砖一瓦、一泥一土,垒了一间房子当主屋。这间主屋被一分为二,前屋由余坤安兄弟三人住,后屋则是余父余母与三姐余兰的。旁边又砌了一间小屋子当作伙房,日常烧火做饭、一家人围坐吃饭都在小伙房里。伙房前,他们用简易的材料搭了个棚子,院子用简单的篱笆木柵栏围了起来,高度约1.2米,还特意做了个院门。一家人虽居住紧凑,却也很温馨。

后来,隨著子女们渐渐长大,家里又在厨房后面接了间小房间,分给三姐余兰单独住。待到三个儿子都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又挨著主屋西边陆续加建了三间同样格局的前后屋。余奶原本住在余大伯家,后来与大伯娘相处不和,便搬来与三儿子同住,住进了之前余坤安三兄弟的屋子,平日里大家閒暇时,也常聚在这屋里说话做事。

余坤安的大哥余坤军,是个老实憨厚的人,平日里总是默默干活,话不多,但家里的大事小事,他心里都有一本帐。二哥余坤志也是一个勤快的人,但是老二总是要机灵一些,脑子活络,常常能想出一些好点子,帮著家里解决不少难题。三姐余兰,温柔善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对几个弟弟也是关怀备至。

如今,这一大家子人挤在这小小的农村土院子里,平日里转身都有些困难。虽说三个儿子性情大方和气,三个儿媳虽各有各的小心思,但总体上家庭氛围还算和睦。只是,如今攒钱建房分家,成了余父余母心中排在前列的心愿。

如今已分田到户,日子眼看著有了盼头,会慢慢好起来。

余父余母仔细盘算著手里的积蓄,当下建一间青砖黑瓦房,大约需要500元左右,三个儿子建房就得1500元,这还不包括自家的人工以及工人的伙食费用。余母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水稻刚刚收割完毕,按照书记的通知,留足预留粮后,分到各家的人口稻穀有2600斤、玉米1800斤、小麦600斤,还有土豆和红薯等杂粮,足够吃到明年粮食收穫的时候了。而家里现有的钱財,仅156块,离建房所需还差一大截。余父虽然是个木匠,但是现在大家对家具的需求还很小,只有子女婚嫁的时候才会打打大件的家具,收入也不多。

此时,大嫂、二嫂正在伙房里忙著烧火、洗菜、做饭,媳妇王清丽则带著小儿子在后院扯著黄菜叶,准备剁碎了餵鸡。大哥、二哥以及余父、余母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正商量著家里未来的生计大事。

余坤安挨著余奶坐著,一声不吭,也插不上话,在这种场合,大家似乎都习惯性地忽略了他。其实,余坤安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看著家里的情况,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这么无所事事。他琢磨著过两天还是得叫上阿清去山上转转,他们这的大山植被茂密,大山深处到了前世都还没有人进去过,里面完全能完全隔绝信號,到时听说有喜欢冒险的人会结对进山,但是都没有进到老林子里。大山里面都是宝,自己要好好利用大山的宝藏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当家的,如今分田到户了,你说咱们是不是去寻摸寻摸,养上两头猪崽,到明年年底,估计一头猪能养到200斤左右。按照收购站的收购价,毛猪7毛5分一斤,年底也能有300多元的进帐。还有,多养些鸡,多攒些钱,明年先把老大的房子给建起来。”余母率先开口说道。

余父抽著旱菸,闻言將菸斗在凳子腿上磕了磕,回应道:“是要养猪崽换点钱。大队到冬天还会组织劳壮力去县里挑石子修路,一天一人能有5毛钱的收入。等把小麦地翻好种上,我和老大、老二就去,先攒些钱。”

余父这番话里,直接把余坤安给忽略了。

“老爹,咱家今天分到多少地啊?都在哪儿呢?”余坤安在旁边忍不住插了一句。

其实,对於分到多少地、地在哪儿,他心里是清楚的。

前世,他们家这里地广人稀,还紧邻著连绵大山,或许是受地形与水源分布影响,水田相对较少,山地多一些。土地分配向来遵循公平原则,依据每家的人口数量来划定。按照人口核算下来,他们家分到了10亩水田、20亩水浇地和20亩山地。

水浇地其实就是山地下面灌水较为方便的区域。水田都集中连片,位於大蒙山山脚处;水浇地和山地则在北面的老柳坡上。如今,水浇地和山地上的玉米刚刚收割完毕,需要翻地,水浇地上要种小麦,山地上要种土豆和红薯。刚收好的水田还得晒晒,撒上油菜籽,等明年5月份收了油菜籽,再种上水稻。

当下的农村现状就是,一家人一年到头都得在地里忙活,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就盼著能多打些粮食,让一家老小都能吃饱穿暖,在这土地上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奶、爹、娘,吃饭啦!”隨著大嫂李美的一声吆喝,最近天气渐热,一家人都在屋外用餐。大哥余坤军將余父亲手打造的大八仙桌搬到门槛台阶上,招呼大家就座。

饭菜十分简单,只有玉米糝子饭,这还是分產到户后,余母高兴,特意让大儿媳蒸的,还炒了洋芋丝、番茄鸡蛋,凉拌了茄子和折耳根。

一家子人或坐或站的,在院子里面吃著饭。饭后,二嫂杨月荣和媳妇王清丽收拾碗筷,大哥默默挑起水桶去老水井挑水,大嫂则拿起家里小子的破裤子在院子里缝补,孩子们在一旁嬉闹。

余坤安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幅温馨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年轻真好。余奶从房间慢慢出来,悄摸往余坤安手里塞了个鸡蛋。

“安子,早上是不是起晚了没吃饱吧?这是阿奶特意留给你的,一会你偷偷吃哈,別被他们看到。”

余坤安哭笑不得,他心理年龄六十多岁,已经好多年没感受过这份关爱了。

“阿奶,你吃吧,你好好养身子,等我带你过上好日子,天天吃白米饭、蒸馒头、蒸大肉包子、燉肉、燉大肉骨头吃。”

“呵呵……大肉骨头阿奶吃不动嘍,但是阿奶就知道,安子定会有出息的。”余奶张开不剩几颗牙齿的嘴,笑得皱纹都皱成了一团。

余坤安看著余奶剩下的几颗牙齿,心里暗暗琢磨,暗自思忖,得儘快赚到钱,余奶现在吃饭只能吃软食,得用仅剩的牙齿细细磨。到时候给阿奶换一副假牙,以后日子慢慢变好,也让阿奶能吃到跟多好吃的。

旁边的余父看著奶孙俩的互动,斜睨一眼,但是没说话,怕招来余奶的嘮叨。

“爹,抱抱”一个小萝卜头跌跌撞撞跑到余坤安腿前,双手抱住他大腿,露出几颗小米牙,是他小儿子余文洲。

看著这么可爱萌人的小儿子,和前世高大的儿子完全联繫不到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