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葛亮请君入瓮(1/2)
待向宠退下,书房內只余下诸葛亮与田信二人。
田信站在窗边,望著庭院中摇曳的竹影,心思却已飘远。
曲辕犁、新式翻车、熟肥,这些固然能解燃眉之急,极大缓解蜀中的粮食压力。
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个强大的势力,绝不能只靠著吃饱肚子。
基础的工业,才是支撑一个文明持续强盛的骨架。
几日后,田信借著熟悉环境的名义,独自一人在成都的市集閒逛。
市井喧囂,人声鼎沸。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合著牲畜、香料、食物以及汗水的复杂气味。
他走到一处贩卖盐巴的摊位前。
摊主正用一个粗糙的木勺,从一个大陶瓮里舀出灰白色的盐粒,称给一个面带愁容的妇人。
那盐粒粗大,色泽暗沉,明显夹杂著不少肉眼可见的杂质。
“这盐怎地又涨价了?还越来越苦涩……”
妇人接过用麻布包裹的盐巴,忍不住低声抱怨。
摊主不耐烦地挥挥手。
“爱买不买!如今能买到就不错了!”
旁边一个卖铁器的摊位,情况也类似。
几把锄头、镰刀歪斜地靠在木架上,刃口粗糙,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裂纹。
一个农夫拿起一把锄头掂量著,眉头紧锁。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老丈,你这铁器也太脆了,上回买的没用几日就崩了口……”
摊主也是一脸无奈。
“如今铁料就是这样,价钱还高,能打出个形状就烧高香了!”
听著这些零碎的抱怨,田信的心头却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盪开层层涟漪。
盐,民生之本。
铁,农耕、军备之基。
如此劣质的盐铁,却价格高昂,这背后隱藏的问题绝不简单。
他立刻联想到了现代的盐业提纯技术和钢铁冶炼工艺。
控制了盐铁,就等於扼住了民生与战爭的咽喉。
若这些关键资源被少数人把持,不仅百姓受苦,更会滋生腐败,甚至威胁到整个政权的稳定。
回到诸葛亮府邸,田信还没来得及整理思绪,向宠便面色凝重地匆匆赶来。
他直接屏退左右,对诸葛亮和田信低声稟报。
“军师,先生,末將查到了一些惊人的东西!”
向宠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著一股难以抑制的怒意。
“蜀郡赵家,其势力远不止于田產!”
“根据线报,赵家暗中控制了蜀郡境內好几处重要的盐井和铁矿!”
“他们不仅长期偷逃盐铁税赋,数目惊人,更將大量劣质铁器高价卖给百姓,甚至官府採买军械时也敢以次充好!”
“更有甚者,”向宠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
“有跡象表明,他们可能与某些不明身份的商人勾结,將部分盐、铁等战略物资,偷偷运出益州境外,牟取暴利!”
偷税漏税。
以次充好。
走私战略物资!
每一条都足以让诸葛亮这位以法度严谨著称的军师动容。
田信听完,心中之前的猜测得到了印证,更感事態严重。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诸葛亮。
“舅父,我在市集也听闻百姓抱怨盐铁质次价高。”
“以我『西域』所见所闻,凡大国强盛,无不將盐铁等关键民生、军备资源牢牢掌控在国家手中。”
他斟酌著词句,儘量用符合这个时代的逻辑来表述。
“如此,方能稳定物价,惠及於民;增加国库税收,充盈府库;更能保障军需供应,锻造精良兵甲。”
“我以为,当效仿前朝强盛之策,推行盐铁官营,將这些利国利民之本,收归官府统管!”
诸葛亮静静地听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著茶杯边缘。
他早有整顿益州经济秩序,加强中央財权的想法,只是苦於没有合適的契机和足够有力的理由,贸然动作恐引起本土势力的剧烈反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