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攻城不顺,陷入僵持(2/2)

它需要更系统、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田信振奋精神,在赵累之后匯报了另一件事情,给这压抑的气氛带来了一丝微不足道的亮色。

“启稟君侯,水淹七军之后收拢的数万降卒,已基本整顿完毕。”

“经信与赵都督等人反覆宣讲主公仁德与汉中屯田之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近半数,约一万三千余名降卒,已真心表示愿意归顺,前往汉中开垦荒地,重建家园。”

这算是一个不算太坏的消息。

至少,没有让数万降卒成为后方一个巨大的隱患和沉重的包袱。

“其中一些身强力壮、略通武艺且意愿颇为强烈者,末將已遵君侯先前之令,挑选了约两千人,暂时编入荆州军各营,以补充近月攻城所造成的战损。”

“其余不愿久留於此地、参与廝杀的万余降卒,目前正在君侯先前指定的围头、四冢两地修筑临时营寨。”

“虽是从事苦力,倒也未曾生乱。”

“待营寨初具规模,便可择日启程,分批押送至汉中,交予魏太守统一处置。”

“至於剩下的于禁、庞德,以及那些冥顽不灵、不愿投降的死硬分子,已尽数押送至江陵,交由子龙將军严加看管。”

关羽微微頷首,紧绷的面容上,神色稍稍缓和了几分。

这些降卒的处理,田信那套攻心为上的策略居功至伟,確实省去了不少麻烦。

用数万降卒交换襄阳的文书,在回报汉中王兄长之后,也已遣快马送往洛阳曹操处。

只是至今,尚无明確回音。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僕僕的斥候被亲兵引了进来,单膝跪地:

“启稟君侯!上庸急报!”

“讲!”关羽精神一振。

“八月下旬君侯发往上庸催促进兵的文书,黄老將军业已收到。”

“据最新快马回报,黄老將军亲率上庸兵马,已於三日前抵达筑阳一带!”

斥候继续道:

“黄老將军传回讯息称,上庸新附,人心未稳,尚需足够人马弹压地方,稳定后方。”

“因此,这次他带来的人马较少,乃是一千精锐轻骑和两千步卒,於正面攻城助益不大。”

“故而,黄老將军决定,將优先以轻骑袭扰曹军粮道,破坏其后勤补给,伺机而动,以策应我军正面战场!”

这无疑是连日阴霾之中,最为振奋人心的一则消息!

老將黄忠的到来,意味著一支宝贵的生力军即將加入战场,哪怕兵力不多,其袭扰敌后的战术价值也不容小覷。

关羽紧锁的眉头,终於因此而略微舒展了一丝。

只是,那阳陵陂虎视眈眈的徐晃,和他那步步为营、坚壁清野的压迫之策,依旧像一根尖利的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让他如鯁在喉。

樊城。

这块已经啃了许久却依旧坚硬无比的骨头,究竟要如何才能彻底砸开?

他的目光扫过帐內眾人,见眾人多面有难色或沉吟不语,最后落在了田信身上:

“樊城久攻不克,徐晃大军又至阳陵陂,与城內守军成犄角之势,我军已呈疲態,粮草消耗亦巨。”

“德远,你素有谋略,屡建奇功,如今这樊城,你……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