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千年通史,见证兴亡(1/2)

第101章 千年通史,见证兴亡

刘备环视著阶下每一张重新焕发生机的面庞。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田信身上,带著几分期盼。

“德远,你那神物之中,除了这些史书般的记载,可还有其他能助我大汉兴盛的奇物良策?”

田信闻言,心中早有计较。

他知道,仅仅是扭转几个人的命运,还远不足以支撑起匡扶汉室的宏伟大业。

他沉吟片刻,恭声道:

“启稟主公,那电脑之中,除了此前展示的武將事典与一些后世基础学识,更有一套名为《中国通史》的影像资料。”

“此物,乃是后世之人,耗费无数心血,將华夏数千年王朝兴衰、治乱得失,以光影声色之法记录而成。”

“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对主公眼下所面临的诸多困局,或有极大借鑑之用。”

不等刘备细问,田信继续道:

“主公,那《中国通史》所载歷代兴衰,诸多经验教训之中,有一条根本之要,便是国以民为本。”

“德远斗胆直言,眼下我大汉基业,若论兵精將猛,不输曹魏江东。”

“然则,在立国之本的人口上,却有隱忧,时刻制约著我等的发展与北伐大计。”

“人口?”

刘备眉头微,诸葛亮亦是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他们並非没有意识到。

汉中初定,益州新附,百废待兴,人口的匱乏,直接影响著兵源、赋税与生產。

田信继续道:“正是人口!”

“主公所辖之地,巴蜀、汉中、荆襄,虽號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然经年战乱,十室九空。

“若以人口基数论,我等在三分天下之中,实则最为稀少。”

“长此以往,纵有精兵强將,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德远所言极是。”法正点头附和。

“自黄巾之乱以来,中原板荡,流民四散。”

“我等虽广纳贤才,招抚流民,然收效终究有限。”

“若要与曹魏江东爭衡,人口確是当务之急。”

田信微微额首:

“除了鼓励生育,招抚流民,开垦荒地以增户口之外。”

“信以为,若要使我大汉人口真正壮大,还需放眼更广阔处。”

“妥善处置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係。”

“使其真正归心,化为我大汉子民,方能从根本上扩充我大汉的人口基数。”

“少数民族?”

此言一出,密室之內,除了黄月英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的光芒,刘备、关羽、张飞、马超等人皆是面露困惑之色。

关羽丹凤眼微眯,沉声问道:

“德远所言少数民族,莫非是指那些羌、氏、蛮、夷之辈?”

张飞亦是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道:

“那些蛮子,向来桀驁不驯,时服时叛,如何能算作我大汉子民?”

马超久居西凉,对此体会更深,亦是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田信话中深意。

田信朗声道:“二將军、三將军所言不差,正是指那些在我等看来,与汉人习俗有异,血脉有別的部族。”

他顿了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