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拜访孟光,辩经之约(1/2)
第124章 拜访孟光,辩经之约
清晨的薄雾,如同一层为成都城披上的轻纱,尚未散尽。
城西,一处古朴府邸前。
田信递上名帖,整了整衣冠,神色平静地等在门前。
“哎呀一”
门扉开启,一位面容清瘤、身著一袭浆洗得发白儒衫的中年人,竟亲自迎了出来。
他便是孟光。
没有世家豪族的傲,亦无寻常官吏的热络。
他的目光平静如千年古井,只在田信年轻得过分的面容上停留了片刻,带著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审视。
“田都尉,幸会。”
孟光的声音不冷不热,侧身让开一条路。
田信躬身一礼,隨著孟光步入书房。
房內陈设极简,唯有四壁顶天的书卷,散发著陈年竹木与墨香混合的厚重气息。
没有多余的寒暄。
田信开门见山:“小子此来,是为一事相求。”
“主公欲设官办学堂,广纳寒门聪慧子弟,教授经义文章与格物之学。”
“信,斗胆诚邀先生出任典仪博士,主理学堂经义教务。”
孟光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里,终於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缓缓授著白长须,沉吟片刻,才开口道:“田都尉的曲辕犁、翻车之功,吾亦有耳闻,於农事大有益,此乃事实。”
话锋陡然一转,他的声音变得严肃且锐利。
“然,此皆为匠人之术,奇技淫巧耳,非圣贤经世之大道!”
“官学之本,在於重礼义、明教化。若本末倒置,重此末节,恐非立学之正道!”
田信早料到有此一问。
他微微一笑,並不直接反驳,反而拋出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先生精通《春秋公羊传》,小子敢问,《公羊传》中“讥世卿”之义,何解?”
孟光眉头一挑。
田信不谈格物,反论经义,这让他有些意外。
他沉声道:“讥世卿者,讥其德不配位,壅塞贤路,使天下才俊无晋身之阶也!”
“先生所言极是!”
田信躬身再拜,而后猛然直起身,目光灼灼如火!
“格物之学,不论出身,不问门第,唯才是举!”
“敢问先生,若一水车匠人,能以其术,使我大汉稻產倍增,活人万千,其功,岂逊於空谈经义之腐儒?!”
“天下百姓因此丰衣足食,家有余粮,此非大善乎?!”
孟光为之一室!
田信竟引经据典,將格物之学与举贤这一儒家核心理念死死地绑在了一起,让他一时间竟难以辩驳!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摇头,语气里带著一丝固执。
“德不配位者,当讥。然匠技终究是末流,非为大道。”
“若官学上下,皆以利为先,以技为重,恐人心浮躁,人人追逐末节之利,失了儒家清正廉洁之风!”
“先生又错了。”
田信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千钧之力。
“敢问先生,军师推行盐铁官营,主公可曾反对?”
孟光皱眉:“盐铁官营,充实府库,乃国之大政,与此何干?”
“大有关係!”
田信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惊雷炸响在静室之內!
“格物之道,能铸炼新犁,使农夫省力;能冶炼精铁,使士卒甲坚兵利;能改良织机,使蜀锦之利倍增!”
“府库因此充盈!军备因此强盛!百姓因此富足!”
“敢问先生,《盐铁论》有言,財足则仁义兴,此言谬乎?!”
“若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何谈礼义教化?!”
“民富国强,方能使我主匡扶汉室,实现圣贤天下大同之宏愿!”
“这,才是最大的仁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