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2)
第96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边关报捷,前军黑齿常之趁夜色突袭敌营,攻破吐蕃青海大营,自祁连山以南,至西倾山以北数百里之间,所有部族尽皆降唐!”
龙首殿內,十多名“北门学士”以及多名身著緋色官袍的大臣或是激烈爭辩,或是围绕在沙盘和军报周围商量著下一步的计划,天后站在人群里,认真的听著一个又一个推测和意见。
虽然她很清楚,接下来河西军依旧不一定会听自己的命令,但她还是抓紧时间拼命学看去听懂战场上的境况和形势。
“军报里说,黑齿常之擒杀吐蕃大將赞婆,將他和其余吐蕃人的首级传示六军。”
“先前吐蕃人打贏了之后,交还了不少我军边关將领的人和尸首,现在黑齿常之贸然杀人,不利於接下来的谈和。”
天后清了清嗓子,周围的人们迅速安静下来,听她开口询问道:“为什么裴行俭的前军还在往前进军?”
前军,两翼,中军,后军,在整个沙盘上保持著同步推进的速度,而且这是大军团规模的进军,除却分兵驻守粮道和要衝的兵力,整体依旧是以锥头之势前进。
这么多军队往外打,后方的后勤压力几乎是与日倍增。
有人回答道:“裴公的军报说,吐蕃人的主力还在前面。”
青海往北是一连串的山脉和缺口,將有边军驻扎的甘州凉州等地与州分隔开来,也就导致了唐军起初很难在河西形成椅角之势相互呼应,同时也导致朝廷必须要同时在两处地方部署军队。
但顺著祁连山一路往西北走,尽头处便是吐蕃北上入西域的关键要地。
这里起初是初唐时期设立的数十个羈摩州的实际控制区,但隨著吐蕃攻陷这里,当地的部族也大多被迫投降了吐蕃,导致朝廷和西方最远处碎叶城等地的联繫几乎断绝。
天后只是沉默片刻,她还是没怎么听懂现在的情况,但她终於想出来自己能做的事情“传令关中、陇右、河西、剑南一带的官府,责令无条件补充前线军需,必须按期將辐重钱粮送抵前线,违令者杀,宣諭百姓..::::
?
她的声音渐渐高了起来,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抬头看向她。
“此战是为了日后十年百年的太平,必须要让吐蕃人知道犯大唐疆域的代价,此战之后,关陇三年內降税一等,凡有战功者,皆拜爵封赏!”
“此外.:::
天后转过身,一步步登上台阶,回到御案后,一拂长袖,缓缓坐下。
她原本仿佛自言自语刻意放平和的语气里,此刻终於露出不容违逆的霸道之意。
“写信告诉裴行俭,此战要么把论钦陵的首级放在京观上,要么把他自己的首级放上去,本宫在长安..:::.等著给他庆功!”
殿內,一道道身影对看天后躬身拱手。
天后沉默片刻,继续道:“调中书令刘仁轨,发兵三万,与右驍卫大將军薛礼北上。
“今年关中粮食本就紧张,现在北方也正在不断调兵调粮,只是规模远没有河西那么大。”
刘仁轨说到这里,忍不住嘆息一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如果大唐一个劲的爆农民兵,那么后备兵员的数量依旧极为可怕,但唐军此刻更需要合格的兵员,隨著天后和朝廷开始不计代价地恢復和实现贞观初期的军功制,民间开始爆发出一股子杀敌立功的热情。
重赏之下出勇夫的道理谁都懂,刘仁轨有些感慨,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十年里唐军的战绩和境况形成鲜明对比,让他想起了更久远的时候。
贞观年间唐军灭国简单的如同吃饭喝水,但不仅仅是因为初唐能臣名將,也是因为府兵制不断地孕育出能征善战的唐军將土。
但现在,大唐战线吃紧,只能顾头不顾靛。
武安也能理解刘仁轨的无力嘆息,他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问道:“那假如有米呢?
+
刘仁轨笑了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自有巧妇来吹。”
武安:“?”
为老不尊的刘仁轨笑了起来,伸手拍拍武安的肩膀。
“你等这次风波过去,最好还是离朝廷远一点,去西方看看长山草原,去北方看看大漠风雪,去东方......看看海。”
外面天大地大,若真是有本事的大唐儿郎,本就应该出去开疆拓土,替大唐镇压一切仇宵小!
“喉......要是粮食再多一点,就好了。”
刘仁轨嘆息一声。
武安开口道:“关中的土地已经开垦到极限,但是青海一带,那里有足够多的牧场和田地,如果拿来屯田,既可以补充军需,也可以反哺朝廷。”
刘仁轨的眼晴亮了一下,有意无意地追问道:“你既然能想到这一点,那你能不能跟我说说,朝廷该如何解决天下动盪不安的问题。”
“天下的问题,不在外界,而在.....內部。”
刘仁轨若有所思的看著他,武安沉默片刻,补充道:“朝廷过去三十年里,徵发天下钱粮兵员东征西討,就连突厥人现在也受不了青壮凋零的现实,想著要造反解决问题,那么国內呢?”
关中出兵,河东、河北出钱粮,江南出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