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不用封万户侯(1/2)
第220章 生不用封万户侯
“刘仁轨,字正则,出身汴州尉氏刘氏。”
闻言,武安好奇道:“世家?”
狄仁杰微微摇头:“寒门。”
“哦,你这么说我就瞭然了。”
狄仁杰有些疑惑,他知道武安和刘仁轨才谈过一次话,但並不知道具体的內容,武安似乎也没有主动透露的意思,狄仁杰就没问,而是提醒道:“最后一批流民安置已经完成,前后耗费粮米七十七万斛,预计每年至少还要再耗费八十万斛以上的粮米。”
今年用在流民身上,明年就是用在官用田身上,不过官用田的出產很大程度上也是看朝廷的脸色,唯一的好处在於,等官用田的產出稳定下来之后,朝廷的直接收入就又多了一笔。
“具体人数呢?”
“不下万户。”
这四个字代表的不是一万人,而是数万,以后这个数字还会稳步上涨,因为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官用田的范围越大,朝廷以后能长久掌握的收入就越多。
这是在从那些世家豪族手里,把土地和人口一点点抠回来。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些官用田的佃户是靠著武安吃饭的,他现在振臂一呼,关中境內,当即就能发动起数万人。
武安淡淡道:“这份帐簿別放在户部,留存在你那边即可,每个月按时清算帐目,另外再弄一份简单点的丟在户部那边,防止朝廷有人要查验。”
“好。”
简单的几句对话,浓缩了无数权臣奸臣的心思,狄仁杰心里清楚武安要把这件事当成后手留用,以后说不定哪天挨打的时候就要把这事鼓捣起来。
跟武安作对的人,顷刻间就会和大半关中人为敌。
但,跟自己有关係吗?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如果没人搞事,这越来越多的官用田就会一直替朝廷发动作用,那些百姓虽然心里忠於武子镇,但他们上缴的赋税和粮食都会用於朝廷正途,这就够了。
“开府的事情,母后短期內应该是不会同意的,”
武安换了个话题,他领著狄仁杰在满目枯荣的园里散步,头也不回道:“武三思死了,朝堂上没有武氏子弟来填补空缺,她能推的人也就只有我一个。”
推其他武氏子第上来,先別说朝堂服不服,天后还得考虑这人会不会被武安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弄死。
武承嗣武三思先前並不是不知道收敛,首先他们能力確实有限,彼此之间又难免有碰撞的时候,他们但凡跟武安碰一次,后者每次都是安然无恙,他们倒是伤筋动骨;
而武安又经常去有意无意製造爭端,大家碰撞的次数一多,武承嗣他们就被碰死了。
“天后之所以不推,也是因为大將军的势力足够用了。”
狄仁杰也觉得天后这时候不动才是正常的,如果用边关上的形式来类比,天后分明是在“养寇自重”,在朝堂上和武安唱红脸白脸,武安的势力一大,那些朝臣就只能站在她这边寻求庇护。
而她又不可能让武安真拿到所有权柄。
武安还不是太子,而就算是太子,也不可以有那么大的权力。
“还不够。”
武安停下脚步,狄仁杰也跟著停下,两人对视片刻,狄仁杰淡淡道:“揽权弄权,当然不是一回事,拿得起就要放得下,权柄如同沙子,在手里握的越紧,反而越不一定能留住。”
“狄兄教诲,我记住了。”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狄仁杰顿了,问道:“武子镇,河西战死同袍之仇,你忘了么?”
“当然没忘。”
“那就把攻灭吐蕃当作你这一辈子的事情去做。”
狄仁杰郑重道,他只希望在未来十年里维持当下的局面,武安愿意做事也有做事的能力,天后本身就是经营朝政的好手,而朝堂经过几轮物竞天择之后,环境其实相对而言较好了一些一一內斗几乎绝跡,大家一致对外。
国家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至於死水一潭,也不会把精力全都耗费在內斗里面。
武安又笑了:“一辈子?”
“嗯。”
狄仁杰嘆了口气,缓缓道:“如今的大唐毕竟不是贞观朝了,老成宿將逐个凋零,去年二十二万铁甲西征,虽说是打胜了,收回了青海和西域,但还需要时间调养將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