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一个字,暖一个冬天(1/2)
第239章 一个字,暖一个冬天
“三河战兵皆可整装北上,奔赴辽东,黄河以北储粟千万,幽州营州皆为重镇,后方万里疆域皆为铜墙铁壁:
而新罗人號称二十万进犯,但根据辽东的军报来看,新罗人的第一目標是大同江一带以及他们北方原先属於高句丽的几座坚城,其中以七重城为首。”
武安转头看向身边那些大臣,平静道:“肃静。”
朝堂上立刻有很多人低下头,不敢和他对视,武安的目光在吏部尚书王德真的身上停留片刻,
后者一言不发。
『现如今辽东一带的守军为安东都护府的治下军兵,全军兵力超过四万,但这是连带著本地守军和辅兵都算在內的,实际上留守辽东的本部唐军兵力不超过四千,其中有小半兵力是熊津大都督李谨行的鞋族人。”
这部分兵力算是主帅的嫡系亲兵,通常是不会拿出来特意强调的,但现在如果除去这部分再计算兵力的话,当地的守军只有二千多唐军和本地僕从军。
看似兵力勉强持平,实则作为守城的一方,熊津都督府治下很多地方统治混乱,士气极低,哪怕是本部唐军的待遇和粮都未必能按时供给到位。
对此,刘仁轨深有感触,他六年前从辽东离开的时候就曾上书朝廷,希望可以提高当地守军的待遇。
可朝廷当时东西两面皆敌,补了东边漏西边,国內又连年天灾人祸,很难拿出更多实际性的东西。
而先帝的心態则是,他已经秉承太宗皇帝的遗愿吞併百济,踏破高句丽,共计分十四都督府、
七十九州、县三百,掠获人口百万。
哪怕是更书上,自己的功劳也不至於比父皇的差多少。
所以攻破二国之后,先帝就有些无所谓了,毕竟家里缝缝补补又是一年过去,新罗是挨打就跪舔的怂蛋,很难立刻思考出什么方全的策略。
再然后,先帝就暴毙了。
“现如今吐蕃已经无法再造成任何牵扯,新罗又主动进犯,此乃良机。”
武安在百官面前一条条陈述战场上的情况,显然对这些信息早有了解,哪怕是这时候有人出声询问,他也能有条不素地全部应答上。
天后的目光在武安身上停留了很久,而后又在人群中慢慢扫过,看见新提拔上来的武攸暨武做寧兄弟两如痴呆一般站在那边一动不动,心里不由得暗自嘆息一声。
在这种时候,哪怕是出来做个只会提问的捧喂,吸引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也比毫无动静要好得多。
不过武攸寧兄弟二人算是天后的堂侄,血脉甚至都不如武承嗣武三思亲近,天后看了几眼就懒得再管。
“老夫只想问一个问题。”
王德真终於开口道,大唐的宰相在朝堂上都是可以坐著的,此时王德真站起身,问道:“如果说武將军对两处边关情形都了如指掌,那么先前为何还要將大量的钱粮强行运输到关中?”
你运进来,又要运出去,岂不是在中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尚书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武安对他露出了一丝笑容,回答道:
“过去几个月內除却供给朝廷所需的钱粮,除此之外九成以上的“钱粮”,全都都是掩人耳目的沙土、物料,当地州府在天后密詔之下隨行护送,遮掩消息,王尚书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有些人忘了殿內失仪的风险,下意识看向天后,后者神情平静,做出一副正是本宫的表情。
实际上这些命令传递並不是因为天后的密詔,而是因为先前武安两次派出府兵去洛阳追查钱粮。
当时第一次左驍卫中途折返,最后在长安被几乎屠灭半支军队,而第二次派出的右驍卫在丘神和周兴的指挥下狠狠躁了一遍洛阳城內的贵人们,而朝廷事后居然毫无反应。
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所以地方州府基本上不敢抗拒武安的要求。
王德真冷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