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这就是我的安全词(1/2)

第303章 这就是我的安全词

工部官衙坐落於皇城之內,算是整个大唐最核心“统治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衙的小书房內,三人围著书桌坐下。

“河北今年的税,可以少收两成。”

武安说话了,宋璟把这句话记录下来,然后,坐在旁边默默听著的刘仁轨就立刻道:“不要这么搞。”

“为什么?”

“难道不应该是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少收这两成吗?”

“打仗的时候,河北的人力物力一直在往北边输送,百姓的压力很大。”

“朝廷的..:...负担也很大,”刘仁轨还琢磨了一下压力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马上就没好气道:“而且降税的事绝对不可以在明面上说出来,你给河北降了,马上就有无数事端生出来。”

“比如说?”

“关陇也在打仗,怎么不见朝廷给降税?”

“关陇这边同时吃进了安西河西以及藏地的利益大头,而且这两年內除了徵募兵员粮草,朝廷这边也一直在轻薄赋。”

武安不是脑袋一拍就打算往底下“撒幣”,他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和幕僚们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政令,其中就包括安抚百姓,以及为接下来的“开海”做铺垫。

大唐如今航海业最盛的地方,其实不在江淮,而是在......河北,和辽东。

刘仁轨认真勘酌了一下说辞,缓缓道:

“轻薄赋和降税,真的不能混为一谈,要是河北现在那边出了什么天灾,朝廷这边也得是打著轻薄赋的名头去接济賑灾,因为这种口子轻易开不得,如果一开,其他地方的人都会觉得不满。

这种不满,换个说法就是......民怨。”

谁还不是大唐子民了?

怎么他们那边少交钱,我们这边还得交那么多?

用朝廷的宏观角度来看,如果把大唐各州县的收支用数据形式表现出来,那么收入高的肯定要多付出一点,而收入少的,甚至是无收入的......朝廷正常来说也不会管。

就俩字,交税。

古代朝廷基本上如此。

而且,这其中肯定还会涉及到无数类似於地域歧视地方爱恨情仇以及多年歷史遗留问题的麻烦,刘仁轨在官场上活了几十年,看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太多太多。

更何况,大唐也太大了,管不到方方面面的细枝末节才是常態。

人心里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从小就开始听的那些话,或者是相处时先入为主建立起来的固有观念,都非常难以改变。

就好比武安在刘仁轨面前重复一千遍“我不喜欢李唐”,刘仁轨大概也会觉得这只是从小离开父母的孩子在发泄著愤怒和不满。

虽然双方在东內苑龙首殿里爭执了一次,但刘仁轨並没有因此而生恨,他知道武安確实是做事的人。

他无法把这些问题全部笼统概括或是定义成哪些大类,然后加以解决,他只知道该劝阻这个跟自己当年同样天真的青年。

让对方,不要头铁的去撞南墙。

不过刘仁轨担心的其实不是武安。

因为被他撞的对象,有可能承受不起他的力度,

而且,不只是朝廷,还有天后。

就和大唐开国的那对父子一样,你跟我要权,你跟我要位置,你觉得你有理,但你確实算不上名正言顺。

而且,我文凭什么完全相信你呢?

或者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能做出很大的事业,但首先,我得把权让给你。

这对於一个当权统治者而言,不是想不明白,而是这种事情让他们很难接受。

“有些地方,会乱的。”

“乱?”

武安站起身,对著刘仁轨开口道:“国家安泰,谁敢乱?”

“河北若乱,黑齿常之和辽东军旦夕可以班师平叛,身边还能带著超过十万的外族僕从军。

关陇若乱,不需安西北庭出兵,就算是如今的河西军,也能一路打穿关陇兵临长安。”

刘仁轨冷不丁反问道:

“如果是江淮呢?”

“漕运,运的可不止是粮,江淮可送粮北上,我亦可运兵南下。”

刘仁轨沉默了许久,看向旁边的宋璟:

“你家大王,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和全天下开战的准备?”

宋璟眨了眨眼睛,他只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黑衣青年,此时的神態当真是囂张霸道,令人好生神往。

『就算是天下皆反,十五日之內,我就能把三支各五万以上的精锐大军输送到叛乱当地,直接开始平叛。”

这还真不是武安狂妄,因为在他说出来这句话之前的很久一段时间內,都有军队已经走过了这些路,一次,甚至是多次把相关的精確时间日程提交到了武安手里。

都想造老子的反?

老子平你们的叛!

他是有把握的。

但,狂话,可以那么说,毕竟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而武安的心里却不能完全这么想。

前有號称七十万伐周的商紂,后有王莽发倾国之兵攻打刘秀,一个个都觉得优势在我,如今,

这些人都被雨打风吹去了。

刘仁轨说的也是对的,因为一个国家在这种特殊时期贸然开始诸多动作,或者是內部改革,很容易让那些陷入空想和过度理想的当权者自个玩死自个。

歷史上,王莽和武则天显然是两个很值得对照研究的例子。

为什么一个亡了国,另一个以女身登上帝位,却还能被后人承认且抬在宗庙里祭祀供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