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一个词评价,遥遥领先!(2/2)
安卓同样卡的要死,且仅有寥蓼几款手机面世。
还有號称“国產iphone”的魅族m8,採用的windowsce系统,同样十分拉。
也因此,首款机型,顏值在线,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旁边的宋锦同学,捧著一部樱粉顏色的,眼晴都开始冒小星星了。
点亮屏幕,上划解锁,ui设计沿袭了极光的清新简约风,十几个预装app出现在首页。
如星光应用商店、相机、极光邮箱,还有已经初步完成优化的水果忍者、开心消消乐等小游戏滑动几下屏幕,还算流畅,但跟后世肯定没法比。
又打开几款app,简单测试冷启动速度、多任务后台处理功能等。
前世,i0s於2010年,引入多任务墓碑机制,允许应用在后台保存状態,但仅支持音乐、定位等有限功能。
同年,安卓採用linu內核原生多任务,才算是真正的支持后台运行,不过仍存在內存管理问题。
这也算是没办法的事情。
现在的硬体性能上限就卡在那里。
当然,手机的多任务处理功能,並不是这两家首创。
早在1990年,pda便可以运行多个应用,但需手动切换,且无法真正后台运行。
98年,诺基亚与psion合作开发的塞班os,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处理。
04年,塞班引入“任务栈”机制,支持最多十个应用同时运行。
当时的windowsce系统,其实也实现了这项功能,但实际体验赶不上塞班,切换极易卡顿。
再之后,才是安卓和i0s。
也能看得出来,诺基亚落后的从来就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星光打造的首款智能机,虽然是套壳安卓,但他们进行了系统性的底层架构优化,也因此才会了小两年时间。
当然,他们的绝大多数精力,还是在了微內核的自研上。
如果只是简单套壳的话,以星光的研发实力,不吹牛b,两个月轻鬆搞定。
虽然研发周期拉长了不少,但也成功换来了性能上的提升,以及功能上的创新。
例如,他们自主研发的动態优先级调度算法,可基於用户行为数据,比如应用使用频率,实时调整进程优先级。
这种算法,相比於传统linu的完全公平调度器,可减少15%以上的交互延迟。
还有针对游戏开发的专属调度策略,可通过预测渲染帧序列,提前分配cpu/gpu资源,使得游戏运行更加顺畅。
可惜他们投资的那几家gpu厂商,还有王建教授主导的算力卡项目,离出成果还差得远。
如果能根据自家的晶片,深度优化適配,性能还会强上不少。
內存管理方面。
他们自研的ai驱动缓存预加载算法,可使用lstm神经网络,预测用户下一步可能启动的应用。
预加载率83%,冷启动时间,相较於当下的主流智能机,至少缩短40%以上。
还有碎片整理算法,基於马尔科夫链设计的存储空间优化模型,使nand快闪记忆体写入寿命提升两倍以上。
交互体验方面。
基於贝塞尔曲线擬合算法,他们自研的触控预测引擎,可在手指接触屏幕前5ms预测轨跡,將触控延迟压缩至8ms以內。
还有巴拉巴拉一大堆。
以上的算法部分,属於洛川的专长,基本都由他主导研发。
一个词评价。
遥遥领先!
不是因为他的技术水平无人能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更多还是因为,他准確的知道,以上技术的研发路径。
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是因为水平达不到,单纯就是因为没想到。
但洛川有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