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鸿门宴 (一)(2/2)

轻轻一掌以柔力將张良送至安全范围,负手而立,竟是丝毫未做抵抗之態。

凌厉刀锋来到身前三寸之处,金钟罡劲护体而出,与紫雷刀劲爆发激烈衝突。

“五岳金钟罩·华山金关“鏘~”

一声震耳兵响过后,大帐被这股气劲吹得作响,而刘邦竟是丝毫未退,反而是出手攻击者退了三步。

二者之间,高下立判。

前来参加宴饮的眾诸侯,都经歷过巨鹿之战,亲眼见证过项羽雷刀的厉害,击败章邯,在秦军中任意纵横。

如今见到刘邦竟能无伤接下雷刀一击,无不震撼。

“要命了,本以为项羽已是杀神转世,没想到这刘邦更变態。”

“难怪在楚国之中,刘邦始终能压项羽一头。“

“楚国战神,名不虚传。“

“方才那一刀,项羽明显是动了杀心。纵使如此,仍奈何不了刘邦。

一时之间,诸侯之间起了心思,皆因见识到了这位楚国战神的实力。

而此时的项羽,也被刘邦的表现所震撼到。

自己这一刀虽未出全力,但紫雷劲配合神兵雷刀,也非等閒可接。

刘邦未出手,仅凭护体罡劲,不仅挡下这一刀,还震得自己手腕剧痛,虎口发麻。

二人之间,敦强孰弱,不言而喻。

其实不光是他,连范增也对此吃惊不已。

“刘邦实力远超估计,武信君,当日的决定果然是养虎遗患。”

范增曾提醒过项羽的叔父项梁要小心刘邦,被他以抗秦大业与盟友之谊给堵了回去。

如今,刘邦羽翼已丰,非等閒可拿下。

大帐之內,因项羽这猛然一刀而陷入沉默,还是刘邦打破了尷尬,“项老弟,许久未见,便要试探为兄的实力。也不提前知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我兄弟生出了嫌隙。”

“婷!”

先声夺人的计划失败,项羽冷哼一声,返回座上,“刘邦,休要巧言令色。今日这里只有罪人,无兄弟。”

话说到这个地步,眾诸侯哪里还不明白项羽的意思。

“看来项羽是打定主意想杀刘邦了,待会儿若打起来,我要寻隙逃脱。

“爭天下,无私情。不过项羽这个连自己结义兄弟都要杀,实在是·:·

『项羽此人,果然残暴无信,当日巨鹿之战让我等诸侯跪迎,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如今又不尊怀王之约,要杀自己的义兄。这种人所做的承诺,根本就不可信!”

眾诸侯对连日来横行霸道的项羽早有不满,在此刻被激发了出来,註定不可能再像之前那般,

簇拥在项家军周围。

张良开口道:“敢问上將军,武安君何罪之有?”

“何罪?哼!”

项羽依照范增所教,“你有三罪。擅杀秦王子婴,冒天下之大不,此为一罪;约法三章,废秦法令,旨在邀买人心,此为二罪;封存府库,私吞珍宝,此为三罪。此三大罪,任你是何身份,

都要斩首,以正视听。”

刘邦反问道:“不知是何人进此谗言,竟让项老弟误会为兄至此,要代怀王行劝?”

项羽大怒道:“岂有此理,你死到临头,竟还要狡辩?”

刘邦不卑不亢地说道:“昔日我与武信君拥立怀王,互约反秦,自西征以来,怀王许我便宜行事,无论是杀子婴还是私约法,皆在此便宜之內。项老弟,此为怀王令旨,另有子婴首级送到怀王处的回书为证。你我兄弟二人遵楚王之约,兵进关內。且莫中了小人奸计,致使同室操戈,兄弟阅墙,为后人耻笑。”

说话间,將令旨拿出,经由卫兵递交给项羽。

“確实是怀王印璽。”

项羽確定此为怀王所下,心中暗惊。

“楚怀王曾予刘邦令旨,为何我不知此事?难道··:·

一想到自以为尽在掌握中的怀王,竟然与刘邦有著自己不知道的联繫,忌惮之心越发浓郁。

然而,刘邦既有怀王令旨,却无法以二罪处之。

陈平见此一幕,暗中讚赏道:“武安君真是好手段,只怕当日西征,就为这一天准备。”

张良趁机补充道:“再者,上將军常邀各路诸侯帐下议事,如今武安君赴宴而来,若是如此行为,以后谁还敢与將军交往?”

刘邦接著说道:“至於封存府库,私吞珍宝。我能入关內,有赖贤弟与诸位诸侯战河北。入咸阳之后,我便命人整理造册,已在数日前完成,此番带来,就有劳贤弟转交怀王。”

说话间,命人將准备好的名册宝匣拿了进来。

“贤弟请看,此为宝物清单,府库钥匙,百官名册···

刘邦为项羽介绍完名单,故意停顿了一下,当著帐內眾诸侯的面,打开宝匣,“此为秦传国玉璽。”

面前的传国玉璽熠熠生辉,宝光绽放。

在见到这枚玉璽的书简,项羽一时大脑空白,心神尽为所吸引,眼神直勾勾地盯著此物,伸手將之拿起,仔细端详。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项羽看著传国玉璽底部由李斯小篆雕刻,喜色之情溢於言表,已然將要杀刘邦的事情拋在脑后,得意忘形地对帐內诸侯眾將说道。

“世事沧桑,人生若梦。想不到,如此昔日贏政统一天下的宝物,终於落到本將军手中。哈哈哈哈::::”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於是献宝於楚厉王,厉王让人鑑別,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骨)。

时至楚武王登基,卡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削其右膝盖骨(骨)。

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於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乾涸以血代之。

文王遣使询问,卡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別。”

於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並取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关於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应该是成语一一完璧归赵,源於战国时期藺相如將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