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青城隱脉,三真洞玄(4K)(2/2)
“灵气復甦开始,吾等的责任也会更加重大。”
“当今之世,修行之人越发频繁,通灵法尸只怕会愈演愈烈。”
这也是三真法门为何会如此强大的原因,与诸多只求自在的道家道脉不同,三真法门承接了並且乐於承担了一份在道家道教很多人眼里十分吃力不討好的活计。
针对全天下,死后又重新復甦的通灵法尸!
与走地下主,或者尸解,户仙一脉的不同,通灵法尸严格意义上与生前的已经不是同一人了,
可是人世间哪里有那么多说得清楚的事情,更何况在灵气復甦的情况下,很多人就將这些通灵法尸视为死者復甦。
这样的情况下,三真法门一脉,却全天下针对这些法尸,甚至是在他们的亲朋好友面前,直接斩杀这些存在。
这无异於是对於这些人的一种大大的刺激。
是以三真法门於天下,並没有多少好的名声,甚至就连道脉內部也並无多少人理解他们,但那又如何?
歷代三真法门传人只要出世,必然是盖压一代的天下英豪。
但行已事,莫问前程。
是以三真法门与道脉的成就四阶神魔天仙不同,固然也有三灾降临,却往往极为微弱,有如是走个过场一般。
也是因为他们一脉肩负起了剿灭法尸的职责,虽然灵气復甦时代,法尸也並非各个大能,可是它们衍化而出的各种特殊神通,以及对於超凡血肉的渴求,尤其是人肉的欲望。
都是天地必须將其毁灭的根本。
只可惜,法尸本身就是超凡者尸首通灵,亦是天地间一饮一啄的诞生物。
没有办法彻底的隔绝。
不然三真法门一脉也不至於每一任都奔波於天下各处,征战不休。
“谨遵掌教法令!”
“吾等,会加快修行,若是能迈入天仙之流,便行走人世,惩魔降尸,匡扶正道!”
见到老一辈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赵渊也不多说什么,王七杀走剑仙一道,在青城隱仙的三真法门之內也是极少数的传承,本身也是不善言辞的性子。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的意思。
“小的跟我入法殿內检查一下修为根基,其余人可以去洞天当中,寻一寻各自机缘!”
作为实用主义流行的道脉,赵渊的一番话,直接就让在场眾人直接散开。
哪怕他是三真法门的掌教,本身也只是一个职位罢了,作为三真法门內如今的最强者,他们的尊崇来自內心,却也不会盲目的只信奉强者。
这也是三真法门迥异於外界许多道家法脉的根本。
能够隨意的反驳掌教的理念,甚至是以自己想法行动的法脉,也仅此一处。
跨过了重重山峦,三真法门的大殿並不恢弘,除了歷代祖师的灵位,供奉的神位也只有天地人三者,说是道家法脉,也確实是太过特殊,竟然任何一位诸天神灵都没有祭祀。
但也正是因此,才让隱仙一脉的三真法门拥有了其他道家法脉都不曾拥有的东西,那种源自於人之本源的信念。
“三真法门,属於古仙一脉,曾求教於广成,后论道黄老,传承炼士手段,又承接了部分的正一道家法脉。”
“如今已经成为了天地间绝无仅有的强大道统。”
赵渊看向一个个年纪不大,修为却已经开始准备跨越天人之限,迈入三阶的年轻人。
罕有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在王七杀那张冷得隨时可以结冰的面容上,拥有这样的情绪,也不禁让在场的很多人以为自己是看到了幻觉。
“既入三真法门,生死祸福便是以己之念而动。”
“唯有守正辟邪,降魔除尸之事不可动摇,但凡有异念者...皆斩!”
再次强调了一番门规,也是要让有些新晋弟子稍微明白,到底有什么东西不可触犯。
赵渊这才稍微辨认了一下。
“我离开之时,你们几个还未入门吧?”
“如今修为便已经跟上了师兄师姐,天资不错,根基也扎实。”
“唤何姓名?是何出身?”
望著传说无数,自灵气復甦时代开启之前,就已经打破了道脉禁进入了三真洞天,又得到传承,並且修行剑仙一脉的掌教王七杀,在场不少年轻人都是崇拜乃至是敬仰的。
毕竟当年灵气復甦刚刚开始,青城山所在之地,就有一场法尸甦醒之祸。
官方动用了军队都未曾镇压下来,甚至引得青城旁的两大城市都喘不安,还未成年的掌教,
以一柄青缸剑,孤身上山大战一夜,力斩五具法尸而后下山。
不知道保下了多少百姓安危,至今还有传说在城市里出现。
后来各地法户作乱,也是这位掌教来回奔波,差点耗尽真力才守住了一地安寧。
也因此,等后续灵气復甦逐渐展开,青城附近的情况转好,这位掌教又为了青城道脉这边的因果远赴外海,要斩灭那些蓬莱的法户,亦是成为了三真法门里的传奇。
现在归来以后,虽然还未彻底的完成因果之战,可是修为已经跨入仙神范畴,短短时间一跃如登天,怎么能不让这些年轻的三真法门传人如敬如惧?
“掌教,我叫高皓光!”
“我叫马朝。”
“我叫段星炼!”
“我叫,苗青青!”
男男女女的年轻一辈都上来见礼后,赵渊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就看向了角落里的一个身影。
“王跛子,你儿子,还有那傢伙呢?”
此言一出,在场不少人都想起了什么一样,面色或是尷尬,或是愤怒,或是无语。
显然被赵渊提及的人,在三真洞天里,也绝不寻常!
也正是被视为,最有希望在年轻一代里接任掌教的两人..
一者是继承“神鬼七杀令』的王家,王小乙。
另一个,则是天赋被视为已经比肩乃至超越了王七杀的怪物..
姜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