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百家初现,论语抡语(2/2)
其中,孟子和荀子,便是三千弟子之中的佼佼者。
为了让儒家思想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成为人族之中最有影响力的教派。
孔子和孟子、荀子的一番合作之下,记载著儒家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的《论语》便凭空问世了。
孔子率领著门下三千弟子一边周游列国,一边传播《论语》。
很快,《论语》便在诸多国家、百姓之中广为流传。
许多人族甚至是诸王都对其中的“仁”“礼”“义”十分认同。
儒家思想,以及《论语》如同一阵无形的狂风般,很快便席捲了人族,彻底超越了李耳创立的道家,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教派。
崑崙山之巔,玉虚宫中。
感知到这一切的元始天尊嘴角不禁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因为孔子,便是他的分身。
至於孟子和荀子,则是他两个好徒弟广成子、赤精子的分身。
“本座的决策果然明智。”
元始天尊心中喃喃道。
为了迎合各诸侯王统治民眾的需求,他提出了“君臣如父子”,下位者要完全服从上位者的理念。
而且,他也料到了上清通天会以分身轮迴转世创立教派,与五圣爭夺成为人道代言人的机会。
所以,分身孔子创立的儒家,直接盗取了截教“有教无类”的教意,在人族之中广收弟子,广建学堂。
这样既可以获得普通人族百姓的好感和支持,加快儒家思想的传播速度,还可以直接堵住上清通天以截教教义创立教派,与他分庭抗礼的道路,简直是一举两得。
如今虽然诸多王国內有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教派崛起。
但他分身创立的儒家,却是以断层式的优势,彻底领先於其他教派。
只要他的分身孔子继续率领孟子、荀子等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传播《论语》。
届时,得到人道认可,成为人道代言人的必然是他。
正当元始天尊信心满满,兴奋至极之时,变故却在不知不觉间突然出现了。
有人说,儒家的《论语》根本不是在宣扬仁义礼,而是记载著儒家恃强凌弱、强取豪夺的恶劣行径。
例如孔子曰:不义之富且贵,如我於浮云的意思是:孔子说:不义之財,对我来说就要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多。
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意思是:孔子说,你要是得罪了我的话,我早上知道去你家的道路,晚上就率领三千弟子过去打死你。
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想把谁撕成两瓣,就撕成两瓣。
孔子还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其意思就是说:你父母在我手里,你跑不了的,就算你跑了,我也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隨著这种流言的兴起,儒家教义和《论语》瞬间受到了衝击,影响力大不如前。
甚至有人將《论语》说成是《抡语》。
孔子得知此事后,立马站出来闢谣,並且怒斥造谣者。
虽说孔子口如悬河、说得声情並茂。
但他那两米四的身高、魁梧的身材,以及带著三千弟子在列国之间隨意畅行,连匪寇都避之不及的行为,著实是难以令人信服。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儒家之前一家独大,简直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似的,压在所有其他诸子百家的头顶上。
这让其他大能的分身都感到十分忌惮,如今皆暗中全力传播《抡语》,要將儒家拉下神坛。
隨著《抡语》说法越传越广,儒家的形象瞬间变成了披著羊皮的狼、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口是心非的真小人。
自此,儒家的地位也开始一落千丈,退出了诸子百家的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