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拖延之策(1/2)
于谦倒吸一口气冷气——这些老狐狸!竟是在这里等著他!
立即出声反驳道:“不可!郕王已在临安因賑灾一事费了不少精力,若再调离他去广东布政司,恐怕会使得临安的賑灾一事陷入停滯。”
“臣建议,不如让其他有能力的將领前往广东,而郕王则继续留在临安,確保賑灾工作顺利进行。如此一来,既可避免兵力分散,又可確保各地的稳定。”
于谦的提议得到了在场一些大臣的赞同,他们认为于谦的考虑更为周全,能够兼顾到各地的实际情况。
然而,王文却面露不悦,扭头直諫道:“不知於尚书是何居心?賑灾一事已快结束,临安的一带都已恢復了往日的秩序。而广东布政司的倭寇之乱却日益猖獗,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会蔓延至整个东南沿海。陛下,臣认为,此刻正是调派郕王前往广东的最佳时机。”
于谦顿时察觉到王文的言辞中隱藏著更深的意图。他沉声反驳道:“王大人,賑灾虽已见成效,但临安的百姓仍需关怀。若此时调离郕王,临安的稳定將受到威胁,而广东的倭寇之乱也未必能迅速平息。我们应权衡利弊,不可因小失大。”
于谦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又是一阵议论。
有大臣附和道:“於尚书所言甚是,临安的賑灾工作尚未完全结束,若此时抽调郕王,恐怕会引起民眾的恐慌。”
王文见状,自知若不儘快说服眾人,自己的计划將难以实施。
於是,他提高声音,试图压过其他人的声音:“诸位大臣,你们难道忘了广东布政司的重要性吗?若倭寇之乱蔓延,整个东南沿海都將陷入动盪,那时,我们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王文的话让在场的官员们陷入了沉思。
的確,广东布政司的稳定关係到整个东南的安寧,而郕王的军事才能是眾人皆知的。于谦见状,知道必须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才能阻止王文的计划。
“王大人,我理解你的担忧。但请考虑,若广东的倭寇之乱真如你所言那般严重,为何不派遣其他將领前往支援,而非要调走正在临安賑灾的郕王呢?我们应確保各地的稳定,而非因一时之急而动摇全局。”
于谦的这番话让王文一时语塞,狠瞪了他一眼。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烟火气瀰漫四处。
朱祁镇不解,这点小事也能吵起来?
无奈开口:“於爱卿,朕觉郕王是不二人选,工部尚书前几日递上了奏摺,郕王已在临安賑灾,成效显著。朕认为,他若能將这份能力用於广东布政司,定能稳定那里的局势。诸位大臣,你们觉得呢?”
于谦无奈地回应:“陛下,臣明白郕王的才干,但广东布政司的局势並非仅仅依靠一位能人就能解决的。倭寇之乱的根源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海防、改善民生、整顿吏治等。若只是简单地调派一位將领,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祁镇点了点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过於急躁了。
“於爱卿,你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陈循这时跳出来插嘴道:“陛下,燃眉之急是稳定广东布政司的局势。倭寇之乱已非一日之寒,若不迅速採取行动,恐怕局势会进一步恶化。臣建议,先出兵稳定局势再言后续,国库尚有余粮,足以支撑此次军事行动。”
“若是犹豫再三,怕是局势会更加恶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