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手令戡乱,死得其所(1/2)
第303章 手令戡乱,死得其所
吴军来势汹汹,蒋首辅不慌不忙,修路、盖房、敦伦、微服私访。
在一双无形的大手拨弄下,整个直隶省迅速转向战时状態,练兵、屯田、做工、动员。
每七日为一个周期,凡5岁以上旗丁进驻西山大营封闭训练五日,再回家休息两日。
整军备战!
坚决不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过度的思考,会影响忠诚。
直隶河间府。
一处热闹的村子口。
两名骑兵赶到,把手里的军旗戳在地上,大声吆喝著:
“朝廷直招,募新兵100人,要求12岁到15岁,身高五尺以上,身体健康,没有蛀牙,父母兄弟姐妹都在的优先。”
“月餉3两,绝无拖欠。”
“想当兵的赶紧来报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蒋青云微服私访至此,索性站在远处看看热闹,站在他身边的是同样身著布衣的黄宗羲和江北。
起初,募兵现场很冷清。
好男不当兵的古训根深蒂固,这块土地上的男丁除非活不下去,否则坚决不从军。
过了会,附近村里来了个甲长。
甲长和士兵嘀嘀咕咕了一阵,然后拎著锣进在田埂上眶眶一顿敲,很快就来人了。
原因很简单。
甲长先找上了附近村里的一家穷亲戚,这家人人多地少,又没有大牲口,日子过的紧巴巴。
他告诉亲戚“这事有油水”。
亲戚秒懂,立马带著家里三个儿子去了。
其他人一看,立马抢著报名。
一堆人围著募兵处,问东问西。
骑兵:
“看见没有,个子够不著杆子刻度就不行。”
“张开嘴巴,看看你们的牙齿。”
“脱了衣服,看看有没有传染病。”
一番现场考核之后,留下了几十名半大孩子,由甲长出面请来村子里的私垫先生协助现场登记新兵名册。
蒋青云拨马离开,不再观望。
正是初春,冰雪消融的时节,万物復甦,但风还是很冷。
俩人骑马边走边聊。
“首辅,下官想知道您准备怎么对待科举?”
“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我换一个问题来问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黄宗羲一愣。
“明理,修身、治国。”
蒋青云却摇摇头。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隨,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顏如玉。大部分人读书只为两个字,做官。黄老,我说的对吗?”
“首辅洞若观火。”
“治国先治吏,这也是你的理论。但是,靠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官吏能实现吗?”
“至多实现一时。”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
沉默了几十息后,黄宗羲又开口了。
“首辅,如果没了科举,咱们怎么选士?”
“没有比考试更好的选拔方式。可是,通过考试选拔上来的都是一些聪明的虫,怎么办?”
黄宗羲没有回答。
过了许久~
蒋青云自言自语。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於人心。”
“而人心又为何会变成这般丑陋?那是因为咱们的风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