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71.两军大会上下江(1/2)

和老张家这边欢天喜地不同,身处建康的贾似道面色相当的难看,因为赶来拜见他的淮西安抚使夏贵掏出了一份不知道哪里来的历书,上面写著宋歷止三百二十年。

俩老头默然无语,並不敢就此事在军中如何宣扬。

不过贾似道所统帅的大军,还是给伯顏造成了巨大的震撼。首先是十三万大军號称百万,前后绵延百余里,舟师相连,横亘大江。

从临安来的殿司兵有一个地方,极大地区別於以前外地入援襄阳的兵马——衣甲俱全。

別小看衣甲俱全这一条,能够全身披掛,不仅仅意味著防御力的强大,还意味著士兵有旺盛的体力,能够支持披掛几十斤重的扎甲,並预备投入战斗。

自古以来,能够全身披掛,衣甲俱全的军队,往往都是精锐无比的大军。说明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已经把力气將养了出来,还拥有充足的后勤和供应。

单从外表上来看,孙虎臣前军的四万多殿前兵,堪称天下“精锐”。

毕竟他们天天练站班,皇帝祭天的时候,可能站军姿站四五个小时,某种意义上外头看著,確实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架势。

甭管里面是不是架子,是不是已经退化成了坊郭的游民,可他们在外头,就是令伯顏觉得这支人马很难对付。

除开这一点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使得伯顏对於进战宋军產生了疑虑。

开春了!

开春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从西伯利亚出来的西北风,正在转换为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而元军在上,於安庆。宋军在下,於建康。

风向有利於宋军向上迎战。

大江到了安庆、建康这一段水域,江面已经非常的开阔。此时还是一个气候湿润的时代,上游也没有三峡大坝。江面宽达二十公里,河水流速极慢。

水军舟师想要移动,要么依赖船帆,要么依赖划桨。在这样的江面上混战,才建立没多久的蒙古水军,恐怕很难和占据天时地利的宋水军交战。

所以伯顏迟疑了,忽必烈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他,约等於把命根子都交给他了啊。

哈拉和林的蒙古中央军已经被忽必烈带著汉世侯干垮了,元军现在主要依靠的就是北方的蒙古军户和汉军户兵力。

二十万,可以说是忽必烈的绝大部分本钱。要是丟了,忽必烈这个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稳,宗王们肯定要好好和忽必烈聊聊到底谁应该做大汗。

如果按照蒙古人的说法,忽必烈多少沾点得位不正,现在他实力强大,那还可以暂时低头臣服。一俟忽必烈实力大损,宗王们肯定要开大会的。

如此看,也难怪伯顏迟疑,不敢进兵咯。

原本势头极猛的元军,到了安庆,居然就此停歇了下来。贾似道当然也不是纯靠吹嘘出来的宰相,他当年也得到过孟拱的推荐呢,本事肯定有几分的。

瞧见伯顏不动弹了,那是大喜过望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宋军什么成色,没有比贾似道更明白的了。他决定趁著自己的老虎皮还没有被戳破,立刻採用汪立信的中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