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3.勤政殿上表忠心(红色精英冠名)(1/2)

第113章 113.勤政殿上表忠心(红色精英冠名)

和李让登殿不同,张巡先是在大庆殿朝拜天子。也是在这会几儿,满朝的文武才第一次瞧见张巡的模样。这样一个“素人”,居然是提兵十二万,马上爭润州的大將。

好年轻啊。

年仅二十二岁的张巡,有一种完全迥异於大朝会眾人的气相。满殿都是“老臣”,最年轻的也得三十来岁。靠前排的更是四五十往上,有人老的鬍鬚都白了,自然对张巡的年轻十分惊讶。

名义上张巡是来杭州,向天子奏凯的。毕竟张巡是前敌副將,元师理论上是文天祥的嘛。但朝中的大佬们都知道,文天祥在丹阳城內,如何指挥得了丹徒城外的战事,真正临阵遇敌的便是眼前的张巡。

大朝会上基本不说什么正经事,张巡奏凯完毕,就受命散朝后引见。没有其他的宰辅,或者公卿大臣一道陪同。作为世代缨簪之家,基本的礼仪体统张巡自然清楚,確乎也不需要多个人来陪著提醒。

唯一张巡不知道的,就是上次李让引见有个座儿,张巡入內,则是站著向皇帝赵,以及珠帘后的谢太后行礼,

方才大朝会的时候,二圣已经瞧见了张巡的模样。实在不像是一个能够降龙伏虎的无敌黑金刚模样,也不像是外头来参加科举的白面书生模样。

该怎么形容呢?换个2024年的人来,就喊路人脸了。如今二圣瞧了,只觉得张巡平凡朴素,身上没有什么英雄气。

好啊,不是英雄好,不是梟雄更好。

一看就是忠厚朴实的模样,保准儿为带宋效命呢。

其实也是上位者做得久了,观人评人的標准不同罢了。张巡就没有这样的习气,虽然出身吴中第一的冠冕之家,但是待人却还保留著几分前世的习惯。

最简单的,为什么张巡“得人合眾”?因为在殿前將校来投靠张巡时,张巡除了给以货真价实的粮食补给,还不是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態度,作出赏赐的模样。

是以一种恩义相结,兄弟朋友的平等態度,来同一帮军將交往的。

在张巡这里,诸將没有感受到那种伞盖高第的土人,对他们的鄙夷和蔑视。

像是姜才、张世杰等人,都从小兵一步一步廝杀上来的。在上位者的眼中,不过就是个斯杀汉而已。立了功给予些微的官爵和金钱,就能够打发了。

唯有张巡不同,是以一种更加亲近,且毫无所求的態度在同他们交往。当然啦,张巡如此待他们,主要是由於尊敬民族英雄。

但是在外头看来,那就是宽容雅量,能结人心。即便是一个小兵,张巡也没有把他当蚁来看待,给吃给穿,十分客气。

古今之间,不同的社会运行逻辑,造成了巨大的差別。

谈谈吧,谢太后先是讚扬了张巡兄弟二人忠於国,效命王事的功绩,隨后又感怀张巡的父母都是国家的忠良,最终升华主题,果然是圣朝之下,忠孝之家,才能出张巡这样的义士。

张巡连道惶恐,一边惶恐还一边哭。按理说这是君前失仪,但是现在张巡身上两重大孝,国孝一重,家孝一重,谢太后讚扬张母的气节,那张巡肯定要哭出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