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261.割据淮南话尚早(1/2)

第261章 261.割据淮南话尚早

闻言金应和张孝忠都离开坐席,向张巡拜贺,二十三岁的节师啊。除非是出身在老赵家,那一岁封刺史,五岁观察使,八岁节度使,十二岁公爵,才有可能。而生在民家,以二十三岁之龄升授节度使,实在罕闻。

“同喜同喜,哈哈哈哈哈虽然也就一般高兴吧,毕竟以后大家就不叫我留后,叫我节帅了,到底节帅这个称呼还是有点爽的。张巡立刻起身,所有来叩拜张巡的小廝家人们,都有赏钱。

另外张巡嘱咐金应,之前不是和汪立信扯,分了五方两银子嘛。既然如此,也不留了,全都铸成“崇庆赏功”银钱,派发给军中的士卒。

鄂州现在有市场有粮屯,赏赐了士卒,他们也能在城下快活一二日。钱咱们可以再挣,这喜气得大伙儿分分。

这会儿汪立信也到了,汪立信同样也高兴,为啥呢?因为他活著受封了大国的韩国公,不出意外的话,凭他的功劳,死之后能够追赠寧国郡王。

朝廷的詔令和敕使一併到来,主要就是升授张巡崇庆军节度使的。其他官更將校,各自升授有差。像是金应,虽然还是元帅幕府的架阁官,但升了四品。张孝忠也成了遥郡团练使,从权知鄂州,变成了知鄂州。

人人欢喜,各个愉悦,厨后的两只羊也解好烹美,直送上来。汪立信还说自己有口福了呢,正好碰上吃羊。

之后一二日,朝廷的詔令一一发至诸將手中,或是升迁,或是转秩,或是荫官。钱的话,朝廷暂时没有拨来,但是淮南发来了二万石淮盐,说是赏军用。两浙则发来了五万匹绢,也是赏军用的。

行,都算一般等价物,土兵们均乐意接受。而且这会儿往鄂州送实物,比送钱还更好一些呢。总之加上张巡的“崇庆赏功”银钱,环绕在鄂州附近数座大营的兵士,山呼万岁。

呼赵万岁耶?呼张巡万岁耶?

城上城下的官吏將校並不觉得有什么如何不妥,唯有汪立信眼睛一闭,怎么朝廷只转升他韩国公,还不批准他乞骸骨的奏表。他现在只想赶紧回家一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和他无关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朝廷仍旧不肯,还是要他干平章政事。大约是为了防止再蹦出个什么有分量的老臣,对自己说三道四,陆秀夫选择让汪老督师再卖两年老骨头。

校场发,按例放假一天。这个例是赵二那时候定下的,据说赵二很喜欢看禁军的士卒早上带著空口袋,然后穿越御街,耗费几个小时,穿越开封城,把所发的粮米、布帛和钞贯背运回家。所以渐渐就形成了发发赏放假的惯例。

结果这帮兵没出门,就有人要包买他们的食盐和绢布,还有挑著铜钱换银钱的,甚至还有干皮肉生意的,直接在营门口就拉客。

不行,张巡到底嘱咐了一句,营门口二十丈必须清理出来,不允许閒杂人等靠近。现在不打仗也得守规矩,这二十丈空地平时不用,战时那是要拿来树牌柵,掘壕沟,插木刺,设悬铃的。

带兵这玩意儿,天天都得上心啊。

等到李庭芝恢復江陵,回返鄂州,张巡就准备收拾收拾回镇常州了。没有捕拿到阿里海牙,但是捕拿到了高达。按律要送到杭州,去歷数他的大罪,然后砍头。所以李庭芝叫张巡把人梢带回去,方便陆秀夫砍人,来稳定朝廷局势和军心。

多好的一个名字,怎么落在了一个贰臣身上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