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383.食盐换人有说法(2/2)
宋朝对这些土司的政策,一贯是授以官爵,赂以彩幣,能抚则抚,能用则用。不能用的“奸民”和“蛮夷”,只要不生事,不来袭扰州县,那就权当不知道。
张巡没有把这些人同化或者编为齐民的想法,统治成本太高,以张巡的实力是支持不起连续的政策实施的。再者比如说明朝控制云南是吧,其间的代价很高,手段也得並用,没这个折腾的时间,相信后人的智慧。
能把川南的井盐业恢復起来,张巡自觉就功在当代了。至於利在千秋?那是伟人们要做的事。
杨邦宪和田景贤已经得知了张巡大破东川元军,恢復剑门天险的事跡,此番来见张巡,更加的“卑微”,伏低做小,態度极其顺从。
果然嘛,张巡既有大兵,又有盐巴,让杨邦宪喊一声张二是我的好爸爸,估计也並非难事。
如此再提恢復川南井盐业的事,就非常好开口了。一俟张巡恢復全川,四川获得一个平稳的生活生產环境,让土司们卖上一万两万奴隶来开井煮盐,想必不是难事吧。
让土司们占一股,再让川將占一股,太平美满,不会有人反对的。
当然啦,四川常平茶盐司得张巡派人来署理,四川这边说定,临安那边打声招呼即可。盐利得拿来养活兵士,只经张巡一道手的话,能让这个利润流失率大大降低。
被张巡如此直白的询问之后,杨田二人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表示同意,他们不需要钱,就需要盐。在贵州的大山里面掌握了食盐的来源,比掌握一座银矿还要来的实在。
况且这事还有张巡的武力保证,就凭张巡的年纪,二三十年细水长流的太平钱绝对可以赚。这会儿要是还不上,什么时候上?
只是卖人的这个价码—
亲兄弟还明算帐呢,这做买卖,肯定得好好算算。张巡自然是不耐烦和他们討价还价,招呼叶李坐下。
叶李张口就来了一句,圣天子有好生之德,有养民之恩,前番韃虏侵犯四川,以致战火连绵,
生命涂炭。
嗯哼?
那又怎么了?
连已经站起来,要走人的张巡,都有点好奇叶李说这个废话干嘛?都是三四十年前的老黄历了,人尽皆知的事。
一脸微笑的叶李就问杨田二位土司,因著战祸而逃亡到土司地界的川民,什么时候归还给带宋啊?
简简单单一句话,原本还要和张巡好好划价的杨田二人登时语塞。
有一说一,汉地的老百姓活不下去,逃亡到蛮夷地界,也不是带宋一家独有。明代还有老百姓出塞去投蒙古,筑造板升城呢。
但是明朝廷和蒙古部落一旦达成和议,那些汉民是要归还的(肯定没还乾净)。如今四川恢復了,逃亡土司地界的汉民,是不是应该归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