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450.谢君使相出外边(1/2)
第450章 450.谢君使相出外边
朝廷什么想法?
朝廷的想法是李庭芝活著最好,因为这是最简单最省事,也最令朝廷放心的做法。李庭芝进士出身,慷慨许国,真是食大宋之禄,忠大宋之事。
不论是遭贬,还是被陷害,都没有改变自己忠心侍奉宋朝的本性。方今四方板荡,天下有畔,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忠臣志士,宋朝才能够保全。
不论是谢太后,还是小皇帝赵,都希望李庭芝继续留任,维持荆湖地方的局面,保障一边的防务。
所以消息传到了临安,大內立刻派出数名御医,还命御医携带大量的丸散方剂,昼夜兼程去往鄂州。不仅要为李庭芝诊治,还要设法帮李庭芝治好。
李庭芝在鄂一日,则荆湖能安一日。如此浅显的道理,即使是只有十岁的小皇帝赵也看的明明白白。
可到底李庭芝是病了,而且六十多了,朝廷即便再不情愿,也得开始討论李庭芝的接班人。
最先得到考虑的,就是李庭芝的三个儿子,最大的都三十多罗了,年富力强。虽然儿子接老子的班,约等於朝廷事实上承认了兵为將有,国法不行的现状。但为了避免鄂州镇的宋军发生鼓譟乃至譁变,这也是无奈之举。
只是·—
瞎,当谢太后和赵湿问出这话之后,大伙儿都说李家那三个儿子,当太平官也就罢了。至於担任一路大帅,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威望。
別除非了,就算是硬推这三个儿子上去,也不成。鄂州直面襄阳元军,谁知道哪天就要打仗,可不敢瞎胡闹。
於是议程进行到第二轮,朝中有谁適合去?
陆秀夫!
作为李庭芝的参议官,陆秀夫在李庭芝一军中素有威名。其机要文书,粮秣规划,都出自於陆秀夫之手。如果不是陆秀夫进京当了宰相,这会儿就应该制置副使,事实上辅佐李庭芝掌握一镇大兵了。
结果陆秀夫自己还没表达意见呢,谢太后直接不充。都说了这会儿带宋的財政就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是无底的窟窿,是没救的病体。眼下整个朝廷,偌大的中枢班子,全靠陆秀夫在临安维持运转。
谢太后不敢想像临安失去陆秀夫的样子,生怕陆秀夫一走,整个朝廷直接就停摆了。
况且陆秀夫是张巡的亲姐夫,是张巡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张巡肯不肯陆秀夫离开,还未必呢。
就眼前这个局面,李庭芝离任,荆湖会缓缓出现问题。陆秀夫离任?第二天临安朝廷就给你爆炸信不信?
尚书各省各台官僚,大半都是陆秀夫当初提拔上来的主战派,尤其以他当初那一科四百名主战派进士为核心。
一俟陆秀夫离开临安,到荆湖布置国防大局,这些主战派官僚肯定全都给他去荆湖充当幕府僚佐和地方州县主官。
四百名堂官一走,你看临安炸不炸吧。
所以谢太后极力反对陆秀夫离开,既是因为要陆秀夫管帐,又是因为要陆秀夫处置日常事务。小朝廷真的离不开陆秀夫啊,一天都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