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458.张家女儿不轻嫁(2/2)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就地筹餉,能筹多少筹多少,不够的咱们再想办法。

看陆秀夫的態度,那绝对是立刻裁撤?至於会变成地方不稳定因素?举个例子吧,明穿小说里必然会提及到了浙兵,或者说跟著去万历援朝的所谓“戚家军”。

这支军队精锐了吧,平壤直衝牡丹峰,猛攻含毯门的。顶著小日子的铁炮往前冲的那种,堪称生死不避。

等他们从朝鲜撤回之后,直接就裁,《方应选集》(方眾甫集)卷七,

滦东平叛记载中,明確记载说募得南兵二千一,抽调台兵九百,合计三千人去朝鲜。回返带明之后,每人给二两皇赏银,直接就放归还乡去也。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精锐老兵居然都裁,难道万历皇帝,或者首辅申时行都是傻逼吗?当然不是啊。

说白了一则带明財政吃紧,不打仗了肯定要裁人。现在带宋也財政吃紧,一样的。

二则嘛就是封建军队,冷兵器时代,大规模军团作战,旗帜金鼓,弓弩鎧甲,都是必要。官军有这些,裁撤的老兵又不可能有这些。

即便放归了,被有心人煽动组织起来。只有一个铁枪头,连一身纸甲、

甲都没有,撞上官军的弓弩,那不一下一个洞,登时就死了。

况且也未必闹得起来啊,或者说等闹起来再说。

这两边,今儿有得闹咯。话说到这儿,一行人也抵达了和寧门。张逞並不参加召对,去省台坐班待詔即可,张巡则需入內,继续参加召对。

还是昨天那些人,包括半道被叫来的吉大王赵是。以前带宋是防著宗室干政,现在那巴不得宗室里面有两个能支棱起来的人物呢。就像唐昭宗,他到最后也是把军队全交给宗王们的。干到最后,发现最能依靠的,还是一个姓的。

等张巡坐定,瞧了,发现陆秀夫和谢堂至少表面上没有什么剑拔弩张的气势。二人都写了条陈,先交给小皇帝赵湿瞧了。赵湿瞧完,递给了一侧的谢太后。等二圣全部瞧完,再交给眾人传阅。

可惜不能够交头接耳,要不然张巡高低问问事不关己的贾余庆的意思。

毕竟贾余庆这个参知政事,那只有坐而画诺的权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许他能够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等张巡瞧完,果然双方都不肯让一步,陆秀夫的意思是一定要裁。除非之后荆湖自己筹,不问朝廷多要五万员额外的钱。

谢堂则是要求朝廷把荆湖的员额扩充到七万,理由是襄阳恢復之后,能够安插赣南山民、扬子海寇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无法提供钱粮上的支持。

而李庭芝出兵,又把这几年荆湖的积蓄一波掏空,朝廷肯定要支援一二的。这守的是带宋的边,朝廷怎么能够撒手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由著他们两个爭执吧,张巡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当是自己不在场。除了暗中窥视谢太后和小皇帝赵的表情外,其他的一概不重要。

皇帝嘛,不就是最终的仲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