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515.战阵之上少好色(1/2)

第515章 515.战阵之上少好色

漳州和汀州之间,迅速按照谢翱的计划,开始分立出“山贼”和“王民”。

原本还准备派些老弱下山来应付张巡的黄华和钟明亮,发现张巡不催他们下山了,乐得自由。

他们並不觉得下山接受官府的管束有什么好的,山民百姓对他们而言,那也是人力资源。不靠这些山民,他们如何同官府,或者说王法对抗?

就像张巡守护常州的乡党百姓一样,这都是他们牧守的牛羊,哪里肯少了。

不下就不下咯,谢无所谓他们下不下,张巡则没准备在福建分散太多精力,由著谢翱处理这些。至於之后说什么谢翱家在福建势力扩大?人家本来就是福建地方士族,无非就是站到了歷史的潮头上,更进一步罢了。

现在张巡主要开始处置那十来万抢掠来的妇女,这些妇女全都要官配给淮南镇的兵土。而且总数量是超出镇兵额数的,对於淮南镇而言,这就是目下最大的大事。和王安节他们出征襄樊並列,都属头等。

將士没有家口的话,了无牵掛,说走就走,能够方便到处转战。但这玩意儿最適合的其实是流寇,或者早期的起义军。真要是有了基业,获得了根据地,还是要设法婚配的。

按照那个什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分层,一开始吃都吃不饱,那肯定是以活命为前提。等有了基业,中国的老话也说得好,饱暖思淫慾,就想要些这种感情和生理上的需求了。

让他们在常州和扬州都有了家口,则军心安定,更愿意为了张巡的事业奋斗。

而且他们给张巡扛枪,最好他们的儿子也给张巡扛枪。没有后代,如何让张巡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呢?建立基业,这基业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这些能够快速补充进入军队的人力。那样即便张巡在外头输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所以现在怎么把十多万人运去扬州?由於泉州正在爆发大规模的瘟疫,肯定是不能借用泉州港来水运的。还是得先走陆路去福州,或者去汀州。福州回扬州的路就是咱们来的路,汀州则是先去江西寧都,再从寧都转南昌和九江,最后回扬州。

都必须依赖水运,不然几千里的道路,走都能把这十万来妇女给走减员了。

张巡的大军后勤充足,纪律严明,这从扬州跑到泉州,还半道去下来数百人,交给地方照看呢。

换成一般的妇女,毫无组织和约束。即便现在社会上才刚开始有些缠小脚的风俗,虏获的妇女都是天足,可再是天足也经不起毫无训练组织的儿千里长途远行。

得好好干!

为啥?因为这可能是为將来的大规模移民做提前准备。可以预见的,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內,张巡可能真的会需要进行大范围的长途移民,来夯实整个国家的基础。

就像朱元璋把汉族人口迁移进入河西走廊、云贵高原,算是彻底奠定了汉族在当地的人口基础。此前这些地区的人口情况,是有过一个往来反覆的过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