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534.军队地方是根基(2/2)

但想要事实上管理天下,並且行之有效的维持整个中枢朝廷的运转,还是需要读书人的。而且是相当数量的读书人,

论理,张巡最亲近的,肯定是浙西这一路的士绅集团。本身这一路士绅也最亲近张巡,因为张巡就是他们本地出身,甚至可以说张巡的成功,和常州本地土人的大力支持正相关。

问题出在朝廷的赋税,十分之四出在两浙路,如果算上各种专卖收入,事实上一半出在两浙。

因为朝廷收农业直接税真的越收越少,所以只能通过加强各种间接税来盘剥百姓。在南宋开禧年间,酒税就已经高达1017万贯,茶税330万,盐税340万,只要老百姓还需要消费,就必然有税,这一点其实和另外一个时代绝大不同。

另外一个时代因为生產力大发展,农业税成为了无足轻重的税收,而老百姓前期普遍贫穷或者中期生活一般,加上西大把市场对其开,所以把对生產部门的直接税作为收入的大头。

这种方式非常舒服,因为计算起来远比计算消费附加税容易得多,而且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所以在那里,他永远只会重生產,因为生產来钱快,且来钱容易,生產出来他就有税。

永远不可能促进消费,把整个埠往消费端转,那就是天崩地裂要动摇整个国本的大事。国家的收入一下子减少百分之三四十,那甚至可能会亡国。

南宋就是因为四川在短时间內,损失了一千六百万人的税基,导致南宋的收入爆降,这才在后续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虽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共同作用,但是失去了一千六百万人的消费间接税,南宋朝廷的財政確实就变得更加乏力了。

至於这个短时间,以一个只能活几十年的人类来说,那確实很长,前后十几年呢。但对於一个国家而言,十来年损失全国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税基,那就是光速崩盘,不可同日而论。

话说到这里,叶李的態度就很明確了,如果张巡以浙西,甚至是两浙路的士卒集团为基本盘,那就要做好新朝十分之四的收入消失的准备。

以前张巡自己是常州世家大族的时候,对抗宋朝廷的加征,是什么样子,应该不需要赘述了。

一旦浙西的世家大族们成为张巡统治全国的土族基础,那么浙西的这块税基,你张二准备怎么办?

自从两次南渡,两浙路,或者说某种定义上的江南地区士绅集团,已经开始全面成型。在元朝一代得到史诗级加强,明初靠朱重八的淮西傍子大爷狂暴轰入,猛猛杀了一波,明后期就成为了左右国家的主力政治集团。

当然最后满清的刀子够快,再大的集团也能杀成小白兔。等太平天国和曾剃头一起来,那这一片的士族基础,才算是彻底盪尽了。之后常公的江浙买办集团,还试图再伟大一次,呵呵,提起他们这买办抱军阀,我都想笑。

现在叶李就很明白的提醒张巡,要开始拥抱一个辅助治理天下的士族集团,

也即所谓的拥抱地方。但不要拥抱两浙路的,或者不仅仅只是拥抱两浙路的。

拥抱多了不好,拥抱少了也不好,这个度张巡得拿捏住,免得之后刚建国就玻脚。

“先生,本朝出將入相者极少,我觉得这不好。”张巡当然会和地主土族阶层拥抱,但张巡的想法早有萌芽。

宰相不能只用文官,这一点宋朝確实矫枉过正了。按张巡的意思,现在淮南军功集团,为什么不能成为军功加文治集团?

在边镇干节度使,干得好的,回朝做宰相怎么了?能文能武,能上能下,才是正常的吧。让武將全都目不识丁,只会砍人,难道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