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537.淮南新官大登记(1/2)
第537章 537.淮南新官大登记
宋朝的官吏,百分之八十都是八九品的小官,这一点张巡觉得挺好的。因为到了之后明清,地方上就一个县官,大县再有县丞主簿啥的,小县根本配不齐。
不好,至少张巡认为不好,就该学宋朝州县里也有专管税收的,专管刑狱的,专管教育的,专管捕盗的。这倒不是说张巡要把县太爷的权势给分薄,或者说什么制衡。
纯粹是给吏员一条出路,吏员干得好,也能选到八品上面。全国两千个县,
再带上巡检、钞司,以及路分幕府的官吏,全宋朝给他弄出来两三万个这样的八九品官职。
既加强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又给更役一个相对较宽的上升途经。顺带也学宋朝,像是赵孟这样的宗子,起家也不过是一个真州司户参军。
进士考中了,除了前三名,其他的都发去下面干这种鰲务官。一上来就发去做知县,这也要管,那也要管,除非天才,要不然最后全都操弄於师爷和吏役之手。
就该让进士去这些判司簿尉上面走上一遭,千上两三任细务,能千明白的再从选海里面脱离出来,干州县正印官。
所以现在张巡登记新官,不仅要把那些有官身的官人们全部登记起来,还要把事实上已经长期在衙门中服衙前役的更役,以及军队的经理人“回易官”都登记入內。
中高层军官联姻幕府和州县的文官,基层將官联姻这些吏役和军队经理人,
都给带上。以后上层跟著张巡去充实中枢,下层外放去充实全国,完全就是榜样。
昨天还是衙门前一个奔走的衙前役,今天就是本州的司户参军或者本县的县尉。有这个上升途径在,吏役的败坏肯定还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岁有个切入口能够管管。
想要选上官,就得清廉自翊,干上十年吏役无过犯。之后递选上了,干上三任选人,人这辈子也差不多过去了。毕竟这年头人也就活个五十岁,宦海能沉浮二十来年很好了。
另外还能把更役从自己的老家给拔出来,避免他们在地方形成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强到可以直接欺负新来的县官,让县官灰溜溜的走人。
歧视武官不好,歧视更役也不好,这风气张巡都得给他扭转一扭转。
因为张巡现在还兼任所谓的淮南总领,事实上拥有淮南財政的自主权,於是“新官”登记就这样无波无澜的突然宣布展开。大伙儿都以为是为了確定淮南张巡领下家口俸禄等项支出,进行的正常推排。
中枢省台的官吏俸禄,中枢財政来想办法发。派遣到地方来任官的,那就由地方来想办法筹措,这很合理对吧。
就像明朝的新官,原本可能只是寧王的一名小小骑兵,稀里糊涂被裹挟上了朱棣的船,稀里糊涂的往南京打去,稀里糊涂的有人开了门,稀里糊涂的就事实上成为了从龙元勛。
等到他被编列入新官,突然发现自己人上人的时候,他一定会从心底里开始认同自己的这个小集团。
人嘛,就怕对比。
发现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之后,这人的优越感就上来了。你就是逼他走,他也未必肯走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