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556.北宫门由再兴守(1/2)
第556章 556.北宫门由再兴守
谢太后的梓宫终於送出了大內,被安置到临安城外的寺庙內暂厝。等之后绍兴那边的赞宫修筑完毕,整治一新,再行发送落葬。
攒宫不是正式的帝后陵寢,在当下看,也就是个临时性建筑,遮风避雨而已。而且到孝宗这一辈还表示自己一定要薄葬,別钱,存看钱给我打回河南老家去。到时候再给俺修筑帝陵,风光大葬。
所以臣构的梓宫后来破开,只有几件常用的锡器,还有些隨身的衣物。孝宗也差不多,虽然有些金玉。不过是他平时爱玩的隨身之物,也没啥特別珍宝的。
唯有理宗和度宗二位,连身下躺著的都是金丝凉蓆。理宗的情况张巡没瞧见,度宗那是张巡亲自参与埋的。那棺材重的不像样,一百多人扛。
按照陆秀夫说的,就那一口棺材里面,连枕头都是整块玉雕刻出来的伏虎枕。陪葬的扇子也是度宗极为喜爱的,用珊瑚和白玉製成的琼扇。反正每一件都是珍宝,根本无法定价,真要定价也远不止百万。
谢太后比度宗要强,至少认得清形势,除了隨身的一些爱玩金玉以及衣冠陪葬之外。其他的藏品和財物,全都掏出来,一部分馈赠给自家的子弟和百官,剩下的全都拿来赏赐三军。
说起来日本人也有这种习惯的,丰臣秀吉是正常老死,他死之前就口述遗嘱。这把太刀赏赐给谁,那领宝甲赏赐给谁。这个真田信繁我挺喜欢的,多赐给他三十枚黄金。那个速水守久也挺像样,把我的马给他两匹。
到底是几十年的皇后,谢太后的私人財物就不下二百万,內帑再出一百万,
全国的赏军钱就够了。甚至不需要动支户部左右藏的公款,令陆秀夫对谢太后的评价更上一层楼,力主要给这位太后上美諡。
她这一暂厝,原本忙得脚不沾地,根本都无法分身分神的文天祥,算是脱出身来了。在家歇了几天,便浑身干劲的上朝去也。
张巡不需要上朝,但张巡此时也忙,因为从四川、湖北还有两淮,前后走了大约两个半月,才云集到瓜洲渡的三百数十名驍骑,此时正在整队。
朝廷里关於谢太后驾崩的赏赐还没到,但是到了俺张二的地盘,诸位先受一份招待。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除了谢光孙送到朝廷去的五十余员骑兵外,剩下眾骑,不论是河北汉儿,党项羌骑,还是蒙古探马,都放开了在张巡面前嬉乐。
然后就是摔跤和射箭,李再兴不论是步射还是骑射,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即便是那些北方南投的燕赵汉儿见了,也大呼神射。
如此,之后运作李再兴成为这一驍骑班直的指挥使,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大伙几互相搏戏打出来的认可度,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么直接。
对於这三百数十骑,张巡也是不吝馈赠,首先是每人赠予一匹备马。平时骑乘用的,算不得能骑突的战马,但在南国也算很不错的马匹了。带宋的骑兵,有很多指挥甚至是徒具称號而已,连马都没有。
更別提什么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了,有匹马就不错啦,
而这张巡赠与的备马上,驮看十匹绢,以及价值百贯的崇庆赏功金钱和银钱。另外备马的盐豆张巡也帮他们准备好了,不至於让他们自己半道去寻摸餵马的料。
既然是拉拢,就別不捨得钱。大伙儿別光喝汤啊,都坐下来吃肉嘛,把腮帮子都塞得满满的,才叫像样。
便是谢光孙派来的那数十骑,也站起来高呼张二节帅豪爽。老谢家对他们也是挺拉拢的,上马金下马银,他们当然对老谢家忠心耿耿。但是张二节帅的馈赠也没必要推辞,白送上门的钱財为啥不要。
另外来之前,谢堂和谢光孙他们也说了,这支龙卫驍骑直的指挥使,不是小皇帝爭就是文天祥爭。那大概率张巡或者文天祥会向你们施恩的,给就拿著,皇帝给的也拿著。
反正他们给你们多少,你们的家口老谢家给双俸。
身在鄂州的谢堂和谢光孙这一对叔侄,现在所能想到的,主要还是固权,而不是其他什么篡夺啊,反正啊那都太遥远了,一时间根本提不到的。所以他们也只度量到別人会拉拢,还没度量到更深层次的方面。
一眾骑士,这便欢欢喜喜的开拔去往临安,並暂时接受了李再兴对他们的统率。
至於李再兴这边,张巡和李让已经叮嘱过了。不论是宿卫宫掖,还是护卫吉大王赵是出巡三边,都一定要“忠於职守”。
看得紧一些,盯的牢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更深的计划二人也没有对李再兴说,但李再兴显然是感觉到了些什么。
朝张巡和李让躬身行礼,表示自己一定片刻不离宫掖或者吉大王赵是。
另外李让把自己的隨身小刀给解了下来,刀鞘交给了李再兴,刀本身则留在淮南这边。如果事发突然,一切紧急,没有办法畅通交流。那就凭这把刀和刀勒来相认,只要是持有这把刀的人找到李再兴,那李再兴就配合持刀人的行动。
闻言,李再兴將刀鞘非常郑重的收了起来,表示一定照办,绝对不会出任何的紕漏。二人对李再兴那也是放心的,这是家將,比五代的养子还养子,已经是当下保证忠诚的最高手段之一。
关於此事,张巡也写了一封密信,派人快船送到临安,交给还在临安观望的叶李。告诉他布局正在全面完善,继续观望临安的形式。
按理来说叶李在谢太后送往城外寺庙暂且安置,大丧结束之后,就该回返扬州的。外官无故滯留行在,搁带宋皇帝统治力尚强的时候,是很犯忌讳的事。现在嘛,临安就是被锅盖强行按住的沸水,早就没人管了。
刀则暂时放在淮南这儿,叶李和张巡几乎是一日一信的,临安並未有要总爆发的態势,暂且观望为好。
三百数十骑赶到临安,枢密院的官吏出面对销军令公文,点验人数,查看军籍口牌,並在涌金门外先给这些骑兵安置了一处营房。方便他们洗马跑马,走练马力。
此时总管枢密院內文书工作的是谁呢?当然是咱们在淮西的老兄弟枢密都承旨刘源啊。
他也接到了张巡的私信,在文书簿册上,毫不犹豫的就把几个张巡属意的指挥使人选给填了上去。大概率到了御前,还要考校的,李再兴的本事自然无虞。
可直接填李再兴的名字,赵怕是会多想,不如给他一个“选择”的余地。
哈哈,赵自己的选的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