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564.少师开府能治事(1/2)

第564章 564.少师开府能治事

鄂州城內的谢堂、谢光孙,襄阳城內的王安节,重庆城內的张孝忠等人接到文天祥撞柱而死,张巡起兵靖难的消息时,文天祥的丧礼都进行到一半了。

基於文天祥本人的政治理念,以及他对於带宋的实际贡献,肯定是要陪葬在理宗永穆陵旁边的。谁叫他是宋理宗赵的钦点的状元公,赵的对他有封建体系下的知遇之恩呢。

还得配享在理宗旁边吶。

从心而论,这个安排文天祥大概能接受。他反正是到人生最后一刻,都对带宋念念不忘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宋国大臣,能和赵的排一块儿,想必也没啥不妥的。

当然这事张巡也会参考文天祥家属的意见,如果他们一定要归葬江西老家,

那就回江西总而言之,趁著明面上给文天祥办葬礼的名义,背地里张巡在临安和三边,

纵横闔啊。作为全国最大的军头,张巡有压制全国的武装力量,但这並不足以完美的控制全国。尤其是现在这会儿,张巡才刚掌控临安。

先前张巡命令喜住和刘师能截断瓜洲渡到西津渡之间的长江和运河航道,片板不许过界。一直到张巡完全夺取临安,兼併麻士龙兵,收服孙虎臣部,並压降马堃之后,才允许上下两江和运河之间的水路联繫。

对了,交代一句麻士龙。麻大哥哥脑溢血中风了嘛,人是抢救了过来,但嘴歪了。现在行动上也不怎么方便,话可以说,但咿咿呀呀的,得凑近听才能够听得明白。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是没法做了,封了太尉,回家修养吧。至於他的一万江西子弟兵,分成四营,交给他的儿子、女婿、侄子和旧將统帅,皆大欢喜。人人都得了三十万贯的赏赐,军士的还另算。

倒是马堃和孙虎臣的人马,仍旧由他们各自统帅。不过他们的人马都迁移到了城外,二人也很理解这样的作法,並不觉得如何。

军士们只要赏钱充分,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回头说收到讯息的三边各镇人马,王安节、张孝忠、张环等人第一反应是连忙遣使到临安来,祝贺张巡奉旨靖难成功。王安节更直接,请朝廷任命新的知襄阳府。

那倒也不必,就让王安节自己兼任好了。襄阳是前线中的前线,军政合一才比较容易戌守。文武牵扯,未必是好事。

当然这也是因为张巡的实力强,王安节又倾向於张巡,换个没威望的统治者,就不会这么想了。

至於说什么人质?三边军將的许多家属和宗族子弟,本身就在临安为官。前头差点被赵老登一锅端,张巡冲那么快,也是怕自己起兵的消息传到临安,临安就拿自己家口眷属来做肉盾。

再者说张巡以恩义驭人,不需要什么人质的,来去自由。这是张巡个人的风格所致,也是因为张巡是马上爭天下,有这样的底气。

等换个不是马上天子的,他可能就要强调法令治国了。

不是说法令治国不好,只不过这年头人治远胜於法治,玩法令治国的要求太高,比恩义驭人的难度还大。

谢堂的態度就比较暖味了,他也派人急速赶到了临安,了解临安的各种情势。老谢家的子弟张巡肯定没动,但在谢堂的严令和逼迫下,许多人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往台州临海的老家。

其实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回过几次老家,有谢家人更是从出生以来,就不知道所谓的临海老家长啥样。自谢深甫以来,上百年的荣华富贵,已经歷经了三四代人,世界迷人眼,哪里还愿意离开临安啊。

一个个不情不愿的,可没奈何他们的吃喝玩乐都建立在谢堂和谢光孙的势力基础上,不听也得听。

但谢堂也没让所有人都走,有差遣在身的,继续於临安奉职。只有官身,而无差遣的閒散人等,才全部打发走。

其中担任在京武官的,谢堂让他们都辞去差遣,也包括在枢密院和都堂兵部的文官,全都辞任。做出一个態度来,避免张巡的猜疑。

很显然,谢堂至少不蠢,称得上一句谨慎。

但是对於张巡这个现在还没名没分的“政权”的承认,谢堂就表现的有些暖味了。估摸著他也是想看看张巡会以什么身份,来执掌带宋。

参考当年韩胃的先例,张巡应该担任所谓的平章军国重事,成为事实上的相国,执掌大小军政要务。但韩胃的结果属实是不太好,竟然在上朝的路上被人给捶死了。

那或许张巡就换个方式,参考诸葛亮。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开府治事,

顺带还兼领益州。本来蜀汉或者说季汉就一个益州,诸葛亮从中央到地方全都兼了。

换言之,刘禪是最高领导,但是只领导诸葛亮一个人,然后诸葛亮再去领导全国剩下的人。有点架屋叠床,但也不算难理解。

眼下张巡可以封个王,名正言顺的开府治事,让未来的赵皇帝只领导张巡一个人。

嘿,谢堂別的没有算明白呢,至少换皇帝这一茬他是算明白了。从张巡到处宣扬赵和留梦炎串联,逼死文天祥来看,这就是在为换皇帝做准备。

关於新政权的建立方式,张巡確实还没有想好。因为张巡的主要支持者,比如说李庭芝。他的想法是这带宋好不了了,全都我和我女婿来干吧。等我整好了,再还给你们老赵家。

恩,管天真不天真,李庭芝確实大概率是这样想的。

高拱当年甚至也这么认为,万历屁大点九岁的年纪,治什么天下啊。全都我老高来干得了,方歷自己在宫里上学拉倒。

清朝的鰲拜或许也是这么想的,做权臣和篡位毕竟还有段距离,很多人还真没想著要跨过去。或者说,至少是还没被拱著往那条路走。

而谢堂现在就在看张巡准备怎么搞,因为湖南湖北两路基本上可以说是在老谢家手里的,张巡不能直接领导。那不能直接领导地方?又该是怎么样的组织形式呢?

谢堂倒是不太怕李庭芝回荆湖来夺权,因为他和李庭芝共事了一年多,亲眼瞧著李庭芝一天天老下去的。就李庭芝那模样,再活一两年都够呛。

只要谢堂能够维护好荆湖两路地方士族官绅的权益,地方上不至於被李庭芝一煽动,就全部造起反来。驻守鄂州的三四万官军,其中军人马近万是谢光孙一手带出来的,忠诚可靠,足以倚恃。

其他官军,军將大弃谢堂也多有笼络。效果如何没办法用指数来確定,但只要不是公开造反,那大抵还是能约束得住的。

有两路数十州郡,据鄂州坚城重镇,仗百战水陆精兵,谢堂有暂时围观的本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