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588.川陕路远另行法(2/2)
虽然叶李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当年那口气,既然被吕师孟揭开来了,张巡就不可能当这事没发生。
忍可以,不报仇不行。
谢堂要是出兵抢了某个月的支盐钱,完美啊,给了张巡发兵去杀他的理由。劫夺皇槓,这不论在哪一朝都是死罪。如果劫夺的过程中,还有击杀押运官员吏役的情况发生,
那更別提了,就是实打实的杀官造反。
凭藉张巡现在的实力,以及控制带宋中枢朝廷的大义名分,一声令下,大概率湖南就直接反了谢堂。他那魔下的四万大军,能不能齐心合力的隨他守卫鄂州城,也未必哦。
喊,只可惜谢堂未必有这个胆子。
他要是有这个胆子,张巡得谢谢他八辈祖宗。
“节帅既有成算,职遵照办理便是。”金应当然不会追问什么,既然张巡说谢堂不敢,他就权当谢堂不敢。
两淮、两浙现在全是张巡的地盘,京西和四川也是如此。要行盐票,也就一个湖南湖北可能存在问题。但现在张巡挟天子,荆湖不会在这种事上跳反。
金应专门问这个,主要也是表现一下自己认真思考可能存在的困难了。既然行盐票这事是叶李提出的,他只是负责具体实行,为什么要在这中间真挑刺呢?
须知叶李如今可是张巡的谋主,没必要才到临安,就和叶李对著干。
“你可得查漏补缺啊。”张巡放下茶杯,对金应笑道。
千转运的话,金应是一把好手,这个张巡亲身体验过,所以十分放心。要说盐政这个事,金应在四川也多有治绩,张巡自然想要他多出出主意。
再者川盐的组织生產形式,和淮盐的还颇有不同。支盐方式更是大相逕庭,金应肯定不单单是只有荆湖这一条不可控因素的想法的。
“川盐只在川陕四路,並贵州土司等处通行,实则与淮盐、浙盐並不沟通。”见张巡详细问,叶李也没有什么不满態度,金应这才继续张口。
说白了就是四川这个地理单元实在是太独立了,完全可以关起门来玩自己的。四川富顺出產了食盐之后,首先拿来满足四川二百万军民百姓所需。其次拿来满足贵州、播州等处土司百姓所需。
咱们先前也提到过,由於四川的连年战乱,贵州这一带收容吸纳了不少四川流亡的百姓,少说也有几十万。加上本地的各族百姓,贵州虽然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但他太平啊,过去几十年有安定的生產环境。
所以別看贵州贫瘠,至少也有百数十万人口。户籍簿册什么的,肯定会说谎。但是人要吃盐,盐的输出量不会说谎。
这一点在《元史·地理志》中也有记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单单是上了带元户籍的人口,就有超过十万户。带元的基层治理能力,不能说是一坨,至少也是一滩。
他都能统计出六十万人口来,可知后世贵州这一大片区域,人口绝对不会低於百数十万。
也就是说川盐管这四百万人吃盐,就已经是高负荷运转了。根本就没什么外运的可能,天天人等盐,刚下锅就有人装袋背走的。
况且当年还是张巡定的规矩,土司老爷们占股取盐,军將老爷们也占股取盐,甚至连四川安抚制置司衙门的开支,也是从盐並里出来。
如此复杂的支盐情形,可以推盐票,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在四川內部运转而已。
无非就是支盐钱交给重庆或者成都盐务所,然后去富顺监支盐。这笔钱,难道要先转运到临安,再由临安回拨到四川吗?
有点开玩笑了嗷。
是以金应才说,四川推行盐票,无非就是上交到四川总领司衙门,再下拨给各级单位各部门使用。
“你的意思是四川单独一块?”张巡听懂了,有话你早说嘛。
“对!”金应就是四川来的,他说得都是四川实际的情况。
“金学士所言不无道理。”叶李也点头应是,表示情况確实是这么一个情况。
两淮两浙的支盐钱可以水运到扬州和临安,四川的实在没必要折腾了。除非是有结余,不过大伙儿都在封建王朝干了这么多年,心里面门清的。地方上要是有结余,那必定想尽一切办法隱瞒下来,以保证自己要钱时,能够趁手。
即便有了富余,也要往上面叫叫屈,管能不能要下款子来,至少自己兜里的不必往外掏。
南宋建立之初,四川就有財政独立化的倾向,这是基於现实的必然结果。以如今的统治水平,也挺无奈的。
“富顺监有无结余?”张巡思了一阵,直接问金应。
“有!”金应回返临安之前,专门去富顺监跑了一趟。
眼下四川最大的开销,就是维持四万川兵的军费,以及各级衙门的周转。一年大约需要三四百万的支出,这是可以固定下来的。
二百万人约为四十万户,户均承担约三贯余的赋税【注1】,这就是一百数十万贯了。川盐另外开支二百方贯即可。
以每斤盐,官方出货价高达六十文,每一贯钱七百七十文计算,只需要大约两千五百万斤盐。
淮南年產多少盐?两亿斤以上,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態。富顺监也恢復了好几年,三四千万斤的年產量总有吧。
毕竟光是张巡从土司那里收买来的奴隶,就有上万人,这些年又募民又买牛的,连罪犯都发去了富顺监。
“那四川就单独开列,只需每年另移五十万贯至行在即可。”张巡不是贪图这区区的五十万贯,是要表明一个態度。
你单独预算可以,但是得清楚的知道,上面还有一级財政在。必要时完全可以来接管,来重新定额。
用后世的某句话来说,那就是我要得不是钱,我要的是一个態度。
【注1】:包伟民《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福建路福州户均赋税负担4.256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