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591.官私贩运二八开(1/2)
第591章 591.官私贩运二八开
广西现在的盐法怎么样,未来帝国全国的盐法就是什么样。
金应的论断便是如此,靠近海边的五个州府,有海运的便利,所以能够吃到外运而来的盐,而且盐价也不算特別贵。
毕竟再是不好摊煮的海水,只要下力气去晒去煮,也能够出盐来。其代价肯定比一斤百文的官盐要来得低,甚至可能是低很多。
不靠海的那十六个州,就只能吃土盐,或者吃极少的几个有盐滷水的盐场出来的盐。不仅供应量非常少,价格也没比外头便宜多少。
目光放到整个帝国,以后盐法败坏,只有商运的话,百分之百商运只会运到水运便捷的地方。至於內陆的穷山恶水,他们管那个去呢。
或者说即便是运到了內陆,其价格也会贵的內陆百姓无法接受。这就是盐法往后发展的必然结果,完全无可避免。
重点是,现在其实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前不久不是报了广东香山、新会发生了二三万人的起义吗?官逼民反自然是本质,可诱因就是珠江口沿海的靖康场、归德场、黄田场、东莞场和香山场等处,强征百姓和亭户,背运食盐去粤西北、粤北的山区地带。
说白了就是地方盐司想要更多的出售食盐,可盐商只愿意买分销到水运便捷区域的盐斤,而不愿意去粤西北的山区州县里贩盐。
所以盐司就喝令珠江口盐场的亭户和百姓,不在本场交割食盐,而是把盐运到粤西北的山区里交割。
如此盐商们就愿意掏六十文七十文一斤的盐价,来购买食盐了。而盐司付给亭户的,仍旧是六文钱一斤。
既要製盐,又要背运(支移),地方制定的盐额还高,不就是官逼民反嘛。
“这这这———”
张巡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报告,难怪都说要走访要调查,要出农村情况报告。
不从地方上了解实际情况,脑门一拍就做决策,肯定是会有这样的疏漏的。
把金应从地方上拔回来,实在是太正確了。
“是以职以为,以后还是得官卖二分,商运八分。”金应已经有了想法。
“合理!”张巡当即应是。
还是要恢復官卖的那一部分,虽然可能会增加盐政上的开销,但对於维持盐政的长期稳定,显然是好处大於坏处。
朝廷在那些容易行盐的地区,赚取了大量的盐利,那么就得拿出一部分利润,用以支持內陆行盐困难区域的吃盐。
不计较运费,也不计较盐利,保障內陆食盐供应。
这就是朝廷官府,或者说一个政府,应该要发挥的作用之一。从老百姓头上颳了钱,征了税,老百姓就有权力,注意是权力,获取到朝廷的服务。如果朝廷不提供这个服务,那也没什么问题,无非就是官逼民反罢了。
农民起义,天然具有合法性。
除此之外,恢復二分官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既平抑盐价。朝廷的设想是盐商能够赚到钱,但不能够赚到夸张的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