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596.盐票通行实便捷(2/2)

其实只做到这一步,张巡感觉还挺好的,一般的小额交易,了不得一贯两贯的。以如今最硬的通货大米来计算,一石米也就两三贯钱。春荒和秋收时来去较大,能大到两贯。

《多收了三五斗》里面有米价的充分表现,在秋收卖粮时,糙米五块、谷三块。但是在春荒时一石糙米可以卖上十六块,中间的波动实在大。

老百姓一辈子添置大件,最大的件估计就是房子、田地和耕牛。房子、田地另案处理,耕牛在《宋会要》里有记载“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按照宋代一贯七百七十文来计算,顶多九贯而已。

也就是三石米的事,这已经是占到人口八成的农民,一辈子能够添置的最大件了。除此之外,几乎不太可能有更高额的消费。

就这交易额,其实也用不太到纸幣。

感觉大额用盐票,小额继续用铜钱,这种模式可能更加的切合实际一些。毕竟宋朝最开始出现纸幣,有一种说法就是四川地方使用铁钱,数额一上来实在是沉重难以运输,才由几家大商人联合起来印刷“代金券”来著。

《清明上河图》里边也出现了用独轮车载运大量钱贯的画面。一贯就是好几斤,买头牛的钱人还背得起,大宗贸易那真就只能车载船运咯。

盐商们因为过往数年支领淮盐无虞,而对以食盐为锚的盐票產生信任,属实正常。现在又通行了几个月,確实好使,自然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让朝廷做他们的钱庄,他们愿意出保管费,教官军押著他们的钱在各贸易中心跑。现在希望各地的盐票能够在临安兑换,那之后就会希望在所有的地方商贸中心和手工业城镇兑换。

清代钱庄一开始也確实只做这些大商人大客户的生意,后来是外国银行衝击,才实现小额开户来著。

想法很好,但张巡觉得不能够急於一时。

封建时代一个政策好坏的判断期,基本上要按年来计算。立刻就进行更易,

反而显得朝廷朝令夕改。所以最好是等盐票运行一年或二年,彻底建立起了市场的新秩序,取得了足够的信誉之后,再行添改。

“这几月,预收了多少银钱?”张巡倒不是说只关心钱,而是了解一下通行范围到底有多广了。

“已有六百万之巨。”金应取出自己的小本本,一折一折的打开,上面记录著各个盐务所收储並解运到临安来的金钱。

“啊—.”张巡不住的点头,提前刮一波明年的钱,能不点头嘛。

“以目前情势来看,越明年,至少能过得千五百万。”金应还粗略的估了一估。

先前估是估二千来方,但是在金应的建议下,四川单独运转了,只是每年上解五十万而已。另外官卖还需要占据二分盐,所以数目有所下降。

说起来,这件事的核心部分,也即淮盐,换个別人来搞,怕是根本搞不动的。

淮盐盐利千万,都是拿来养淮兵的。不过淮兵既我兵,张巡掌了中枢大镇,

迁移了侍卫亲军马兵和御营前军到临安,將忠诚军安插在扬州到临安的沿线。还是那支兵,自然还是用那笔钱。

要是换个別人去干淮南两路安抚制置大使,肯定会为了把一千万的现金完全留在扬州,和张巡对著干。

也难怪叶李只敢对张巡提盐票的事,因为和別人提是根本没用的。除了张巡能够调和两淮同中枢的关係,没別人啦。

“是以节帅当以三年为期,选將募兵,用为军屯!”叶李终於站了起来,慷概陈词。

“是了。”难怪匯报个收支情况,叶李居然还要专门陪同金应来呢。

现在张巡除了从全清夫和赵与芮“继承”来的八千万,还有盐政上预支来的一千多万。那就要进一步为北伐做准备了。

按照先前两次去往大都出使的张逞、杜滸、青阳梦炎和陈文龙所言,河南、

山东一带民生凋,堪称千里无鸡鸣,百里断炊烟。

整个河南现在顶天了也就是八十万人口,这点人口甚至不足以徵发出十来方丁壮为宋军辅助后勤运输工作。

所以想要北上燕云,恢復旧郡,必须要在河南、山东一带恢復大规模的军屯。至少是沿著各主要河流,设置充分的军事配套人员。充足当地的人口,恢復河南的生產。

从两浙调集粮草,再转输到河北前线,实在是个艰巨的工程。但是直接吃河南的麦和小米,就容易多了。

先前叶李和张巡估算,想要充实河南、山东一带的北运河流沿线,至少得有二十万户屯田熟券军和守城厢军。

按照一户平均五口人来计算,得迁移两浙、两淮百万人丁去往河南。上百万人的迁移,就得提前三年开始做准备。

第一年募集,並且在运河沿线將他们安置下来。选用老练的军將,將这些良民百姓,好生编组操练。当然不像是生券勇敢兵那样的高强度的操练,主要是加强他们的组织度。

平时五分屯田,五分守城。战时五分守城,五分从征。野战军是野战军,这些守城兵和屯由兵可以作为辅助人员,拿看弓弩为野战军提供火力支持。

第二年迁移,已经有了营伍的守城厢军们开始逐步往淮河沿线的各处军堡城镇移动。由他们担当各城的守备,用以替换出將要北伐出征的淮兵和其他诸军。

第三年隨征,等大军北上,恢復河南山东各处,依託黄河天险,建立统治。

这些人就在大军之后分批次北上,沿河建立寨堡和军屯。

大军隨驻一年,一年之后,广种薄收,河南大平原千里沃野,只要有水源有日照,不闹什么灾,一亩地再次也能收个六七十斤麦。

加上从淮南转运北上的军粮米,就足以供应十几二十万大军进入河北,同元军或者是击败了元军的海都较量。

便是一时不胜,黄河以南有田亩有军屯,官军也能够站稳脚跟。即便冬天黄河封冻,元军或者海都追击而来,也足资防守,不怕被人一波推回淮河以南。

再行积蓄二三年,又能够继续挥师北上,爭夺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