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602.册封阿画有参与(2/2)
想了想,后世的带明,李成梁砍了儿千个蒙古和女真的首级,也就封了个流伯。但是对於蒙古来降的部落首领,有个几千帐,就能够封王,什么忠义王、忠顺王之类。
外藩和国內到底不同,外藩的王和国內的王也大相逕庭。与其扣扣索索的,
连个罗甸国王都不捨得给,不如就顺水人情送了。
改土归流是个大工程,一代人完成不了的,得循序渐进。现在的首要目的是稳住贵州,也即罗甸国这一带。那封个王,让他心向带宋,心向中原王朝,总是好的。
等中原的汉文化逐渐传播到当地,移风易俗,內外交流愈发频繁,中原王朝对边疆的控制也逐步加强之后,再慢慢改土归流。
“行,那就封罗甸国王。余记得须用龟钮金印,持节往封。”赵是提笔在纸上写下罗甸国王等字,顺道提醒张巡。
照准去铸一枚来。”张巡隨即吩咐一旁从吏。
日本不是有一个“汉委奴国王印”嘛,中国这边也有一个“滇王之印”,张巡前一世在网上瞧过两枚金印的图片。一个龟钮,一个蛇钮,据说还有骆驼钮的,是带清册封南掌国王的银印。
汉代的印稍微小一些,等到明代就大了一点,有所谓的“日本国王之印”。
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来著,只不过丰臣秀吉没要。
但是当年的赐服啥的,全都保存的挺好,其衣裳的形制,补子的图像,都算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参考。
“形制大小?”从吏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王在带宋也分王、嗣王、郡王,每一级用的印大小都有区別,肯定得问一问。张献忠的“宝藏”里不是就有个蜀世子宝嘛,说明王和王世子的印还不一样。若是办岔了,张巡怪罪怎么办。
“应照郡王例。”赵是瞧见张巡望自己,便张口回答。
也算办成一件事,赵是很有参与感,好像真是他册封的贵州刺史阿画。当然这话他肯定不会说出来,只是面上笑意吟吟的,显然觉得自己今天没白来。
“官家就在臣舍下用饭吧。”瞧瞧时间,也到中午了,张巡得客气一下。
且不提歷史上臣构专门去张俊家吃席,单说眼前这会儿,正好让赵是瞧瞧大臣们平时吃得都是啥。免得觉得他受了什么委屈似的,连饭菜水平都一般。
“也好,也好—”
赵是这会儿正高兴看呢,立即答应下来。
几位宰相,並金应、赵孟等大臣,都落座於厅內。张巡把自己的主座让给了赵是,自己坐到下侧来。由於提前通知了今天赵是会来,李淑真提前有所准备。倒也不再是三菜一汤一甜点了,凑了八菜一汤一点心一甜酒。
即便如此,和赵是在宫內吃得还是不能比。赵是瞧见一席一席端上来的小桌,还说诸位爱卿平时牛饭就吃这些,確实简朴。
大伙几笑笑,都说来这儿是为了办理公务,並不是来吃饭的,有这些就很好了。赵是听了,却也点头,但並未多说。
说句实在的,一个统治者吃点穿点玩点,这些开销在整个帝国的財政体系中,那真是九牛一毛的支出。和什么大造奇观,或者万里微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如果皇帝只有吃饭的爱好,再怎么钱,也不过在战场上送掉十万大军。
简单吃完一餐饭,赵是高高兴兴的回返大內,眾人散班,日记上可以记一笔今日无事发生。
远在滇中曲靖的王安节和纳速剌丁的决战已经开场,宋军只有二万七千,另外五六千都留在了贵州到曲靖的道路上,用作后卫。
另外还有贵州兵三千,播州兵五百,思州兵五百,位於宋军的左翼,並不充当主攻或者主守。
能到就行!
望见对面元军三千数百骑,王安节非常庆幸自己从张巡手里要来了喜住以下二千骑。半道上还损失了一些马,幸亏在重庆和贵州补充了一波,这会儿人人都有战马和驮马,倒也算是一人双骑了。
对於土兵,实际见识过罗甸土兵的战斗力之后,王安节心中便有了计议。元军所依仗的,也就是那三千数百骑的蒙古回回骑兵。至於六万多滇中各族的土兵,实在是不值一提。
看样子绿绿,也有长刀梭鏢,可衣甲器械等,完全不能同当年与唐军和吐蕃军周旋的南詔国相比了。许多所谓的土兵,不过是將部落中的精壮男子抽出,自带装备,便跟隨上阵。
思索片刻之后,王安节下令鄂兵结大阵,树坚盾,只守不攻。因为鄂兵骨干出身谢光孙的殿前兵,衣甲极为精良,土兵的竹弩木弓,根本无法洞穿,正適合守。
川兵勇悍轻捷,举大藤牌,用单刀,於鄂兵大阵两侧伺机而动。一旦敌军出现动摇,便急速出兵进战,打垮敌军。
襄阳兵不做什么总预备队,立长枪大阵,拉长宋军的正面,限制元军骑兵的运动。参看曲靖的地图就知道了,从普安到曲靖的道路,就是后世沪昆高速富源县到曲靖市霑益区这一段,两山夹谷一条道。
进入曲靖之后,才算是豁然开朗。纳速刺丁並没有把山谷堵死,而是开了一口,放宋军进来。意图也很明显,就是凭藉自己魔下人数眾多,且土兵擅长翻山越岭的优势。打正面顶住,步兵溺战,骑兵牵制,分遣人马翻山越岭去堵宋军后路的主意。毕竟宋军只有山谷一条退路。
此时霑益区还叫做交水,元军控制了后世霑益区玉林公园所在的小山坡,背靠南盘江,也算是阵列而战。
宋军则据木克山出谷迎击,是以王安节才要求襄阳兵立长枪大阵,护翼宋军,並阻止元军骑兵包抄绕后。
两军交战,鄂兵最先迎敌,七千余眾(一部分留守,一部分掉队、伤病)甲具齐全,立下方圆来,二万土兵猛衝而不动。箭雨飞射而来,亦是毫无惧色。谢光孙到底是谢太后精心挑选出来的后辈,確实有几分本事。
吃得饱,穿得暖,甲具还齐的宋军鄂兵,其战斗的耐性远胜於乌决决猛衝而来,又乱糟糟溃退下去的土兵。一阵二阵三阵,土兵累冲鄂兵而不动。
见此情形,纳速刺丁的想法是加入骑兵,设法威胁鄂兵的两翼。王安节的想法是派出川兵,把撤退下去的土兵彻底打乱搅散。战场就这么大,一旦土兵溃散开来,元军的骑兵便跑动不起。其最大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二人同时下令,但宋军的组织度显然此时已经胜於云南元军。毕竟宋军都是正经的野战军,而元军绝大部分都是土兵。
纳速刺丁的军令才往下传,王安节的军令已经开始贯彻。川兵大进,猛驱撤退之中的土兵。攻击鄂兵不成的土兵,气力衰竭,士气低落,遭遇川兵,登时瓦解。
此时元军的骑兵才开始跑动起来,为时已晚,战场大半已为瓦解的土兵所遮蔽,无法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