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604.留守当用何人耶(2/2)
可如今是在临安,很多事情李淑真就不能够出面了。带宋即便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在朝堂上仍旧很难完全发挥实力,也就是刘娥算是特例。往前数谢太后,
许多朝政並不完全按照她的想法来发展。
没办法,谁叫她是个女子,不能够切实的掌握军队。要靠谢堂,靠谢光孙。
不论是她的侄子,还是他的侄孙,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没法如臂使指。
“其实若是行在兵事,委与孙殿帅是可以的。”李淑真给出了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答案。
居然是歷史转折中的孙虎臣!
“为何呢?”
“孙殿帅只崇拜您一人啊。”
“哈哈哈哈”
有道理,確实如此,现在整个带宋没有人比张巡的军事·政治实力更强。而孙虎臣是个愿意折身侍奉强者的人,或者说孙虎臣看得很明白,他清楚自己没有实力独当一面,所以很乐意託庇於大树下。
除非张巡在北伐过程中遭遇了大规模的兵败,否则孙虎臣一定会和张巡牢固的站在一条战壕內,没有半点的动摇。
老孙这是谁贏就站谁,有张巡的时候站张巡,没张巡的时候站贏家。
战场之上,节操乃是大忌啊。
“那他也只能执掌临安城防吶,居中合眾,料理公务,谁来办呢?”张巡止住笑,继续问李淑真。
“还是陆学士好。”
“大內兄,喷———”听李淑真说是陆秀夫,张巡还是有些的。
留陆秀夫在临安执掌政事,其实没什么问题,他毕竟在此前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执政能力。既有决断,也有手腕,基本上不会出事。
“怕他心向官家?”
“也不尽然。”张巡发觉李淑真確乎是明事理,能看明白很多东西。
索性就直接侧过身来,一手支著脑袋,一手环著李淑真的腰,请她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
“禁中的守御是李再兴,外城的守御是孙殿帅,兵权皆在您手中。”李淑真拍了一下张巡下意识往上捏的手,討论正事呢。
即便陆秀夫復任宰相,叶李跟著张巡北伐,金应去润州发运各路粮草后勤,
姚嵩、吕师孟则预备去往河南、山东安抚賑济百姓。京中似乎由陆秀夫一人说了算,可他没有兵权啊。
八百人能成事,他有八百人吗?
李再兴的人马是自己从淮兵精骑中选出的精骑,各个都是张巡的手足,好多人张巡能够直接叫出名字来的。隨便发出去一个,就能率领百人,甚至五百人。
孙虎臣更不必说了,现在张巡一直贏,他就会一直站张巡,就是皇帝来了他照卖。因为皇帝不能贏,不能贏的人在孙虎臣这儿不值钱。
“我懂你意思了,政事和兵事分开。”
原本张巡想要得是个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像李庭芝那样,啥都能够管过来的。一点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可以直接脱手,心无旁警的去进攻元军。
刚刚李淑真的想法则是,如果没有一个完美的人选,那就儘量走制衡的路线。把政务交给陆秀夫,兵马交给孙虎臣。
反正带著孙虎臣出征,张巡也不知道安排在哪里。毕竟孙虎臣和一眾將领都不太对付的,或许很难大好配合。
“权衡之策,也是无奈之举。”李淑真嘆了一口气。
如果张巡现在有一个成年的儿子,那就完美了。完全可以以那个成年的儿子为核心,建立一个小规模的东宫政治团体,於后方留守。李淑真再帮著出出主意,基本上不会出大事。
但这不是没有嘛,春申和李圆才多大啊。
“也只好如此了———.”张巡点点头,不这样还能咋样呢?
转天起早,张巡便召三位宰相,以及陆秀夫、金应前来议事。自扬州一路安插到临安的二十万户屯田守城军,现在要开始一户一户的拔起来,沿著淮河分发了。
现在就要確定好,比如安插到扬州的,以后就要填补到宋州应天府去。又比如安插在高邮军的,以后要填补到徐州和宿州。总而言之现在就要开始进行全面的计划,一旦张巡挥师北上,这些屯由守城军都要动员起来。
男子操船,女子运粮,从后方一站一站的开到河南、山东去,並在官军的遮蔽之下建立屯堡和卫所。
原有城池的,那就依靠城池。没有城池的,还得预备好工具,夯土筑墙,烧砖炼瓦。
二十万户,一百多万人的安插,提前半年开始计划,其实都算迟了。不过现在还有时间,可以调整,先做个计划出来。
叶李不疾不徐,表示这事他已经有了一份草案,现在正好拿出来,大伙几通个气。先前募兵和选將的事项,就是他来办理的,现在他提前有计划,很正常。
趁著朝廷掌事的人都在,把草案拿出来,大伙儿一道参详。有不足的地方补全,有差错的地方订正。正好再问问金应,有没有什么是需要补充的。
金应表示船只、民夫啥的都是现成的,江南运河和江北运河这两年也购买了民间的服务,进行了全面的疏通。可以保证大规模进兵、运粮的需求。
但他之后去润州的话,临安最好再配一个人专做发运,他在润州做总调度。
发运的人选,就是张巡先前提过几次的马廷鸞。也算是老宰相了,干发运使使绝对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