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621.在央在地大不同(1/2)
第621章 621.在央在地大不同
其实这个问题,並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要看谁来解决。
根结並不在茶树需要五年八年才能够採茶,也不在茶官对园户的盘剥无度,和沉重压迫上。他的根本问题,是一个自有中央朝廷以来,就无法避免的问题。
央地关係。
茶叶的消费在哪里?两个大去处,一个是茶马贸易,一个是大城市消费。茶马贸易且不提,包括四川用茶叶买羌马、西马,两广用茶叶买广马(滇马),荆湖两淮用茶叶买中原之马。
不稀奇,元朝曾有过一道法令,將私自卖马给南宋的人全部抓去充军。就算宋元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不妨碍私底下各种贸易不断。
茶马贸易和收入问题有关,但关係不大,所以黄梦干並不准备详敘。主要讲得,还是茶叶在大城市的消费。
和盐巴不一样,人不吃盐是真的会死的。人不喝茶,屁事没有,说到底茶只是一种嗜好性的消费。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广大农民,其实並不消费多少茶叶。这玩意儿到了清代也一样,老北京的穷人喝什么?喝高碎啊。
好听点叫高碎,实际上不就是茶叶末子嘛。清代尚且如此,宋代更是如此了,农民哪有消费茶叶的钱。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和消费端,他的税收,是进入了中央財政,以及大城镇的地方財政。
运输过程中,宋朝廷的水路钞关税司,一层一层的收取过税,也即通行费。钱是直接到临安中央的,和地方无关。毕竟派出来的这些国税的税官,他们只对朝廷管財计的宰相负责。
消费端就更不必说了,茶商將茶叶运输到大城镇销售,大城镇设置在城门和街道上的税吏,便顺理成章的从茶叶中收取到了住税,类似於市场税、交易税。
至於茶叶在生產端的收入,黄梦干说的非常清楚了,都是集中在茶官手里的。茶官们是对临安的中枢朝廷负责的,钱都去临安。
很好,那么请问了,你作为江西浮梁县的知县,对於园户逃亡会有什么触动吗?
根本不会!
园户逃光了,茶树全部被烧毁剷平,把现成的地拿来开垦成梯田或者水田,可能更令浮梁县知县高兴呢。毕竟园户他管不到,或者即便能管,优先权也低於茶官。
可如果茶园变成了田地,园户变成了一般的农户,那就是浮梁县知县治下的百姓了。捏扁捏圆,抽税拉丁,徵集赋役,全在知县的掌控之中。
偏偏制定榨茶制度的权力在哪里?在临安。
即便在座的宰相,叶李和姚言都算是起於州郡,先前的宰相陆秀天也是深知地方艰苦,百姓困难的。他们在地方任上,或许会有倾向於地方州县的想法。可等他们变成了整个帝国的宰相,屁股完全挪到了中央政权之后呢?
非常的现实,他们所有人的想法都变成了想尽一切办法,从地方上收取到更多的金钱,来充实中央的財政。
不是宰相们不知道情况,不是宰相们不够聪明,是宰相们的屁股已经变了。
尤其是在南宋这种军事开支庞大浩繁,只恨中央財政短缺,巴不得把地方上的每一文钱都解来临安使用的时代。陆秀夫甚至想过用幣值不及面额千分之一的纸幣,来兑付浙东亭户们的盐价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