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662.打下之后要治理(2/2)
渤海在中晚唐时,长期依赖对唐贸易,获取大量的粮食。在辽东那一块维持了数量极为庞大的,乃至数百万的人口。
而彼时两淮乃是鱼米之乡,稻麦布帛之出產,號称扬一益二。彼时自扬州和海州发船,直接去往朝鲜半岛以及渤海的船只极多,半道停靠在登莱的,也是不计其数。这条航线曾经应当是东亚最繁荣的航线之一,只可惜后来带唐他碎了。
等唐朝一碎,唐和渤海之间的贸易顿时大规模的萎缩和停止。以至於渤海顿叫削弱,
数百万人口的大国,被耶律阿保机二十二天速通。
原本的海东胜国,算是彻底完蛋。也使得相对汉化的族群,在辽东更东区域的逐步瓦解和崩溃。
说起来,还挺晞嘘呢。
不过这都是往事了,能够让渤海国多养活几十上百万人的航线,其通达程度绝对能够满足张巡的需求。不论张巡移不移民去辽东实边,都能用得上。
现在河南一片白地,山东也没好到哪里去,能多条路调运富裕地区的粮食来接济,总是好的。老百姓有口稀饭喝,便能安定下来。有口饱饭吃,那便会对著张巡唱讚歌咯。
“扬州能船运至渤海,这黑水大洋果非险途。”叶李递给张巡一份文书,是杨发递送过来的。
由於张世杰循著莒州、密州、益都这一路扫荡过来。没什么实力的州县基本都在表面上降服了带宋,也就几个大城还在装样子。所以登州送来的消息,一路畅通。
“还需夺下莱州?”张巡展开公文瞧了瞧,自己到底著急了。
想想也是,登州在山东半岛更东部,当面海上就是沙门岛等一系列岛屿。继续循著半道往里开,才能开到莱州湾。按照杨发的建议,他觉得夺取了莱州掖县之后,海船海路都能稳当,再来拜见张巡。
之后就可以趁著还没到冬季大风的时候,继续往来山东和浙西之间。摸索试探的时候要走半年,等熟练了,四到七天就能从长江口放洋抵达登州。
歷史上张瑄、朱清等人从苏州太仓海运粮食到海河口,一般只需要七到十四天。最巔峰时,年海运数量高达三百五十万。单就这个数目来说,真是不输內河漕运多少咯。
“节帅且稍候嘛。”叶李笑了笑,原本扑朔迷离的形势现在已经变得清晰。
元军在中原的主力虽然没有遭到决定性的歼灭,但也可以说短时间內无力组织起足以挑战张巡军力的重兵集团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急的呢?原本还计划元军会在今年冬天越过黄河,围攻开封城。现在看来,阿术受围济南,拜降北走真定,石抹良辅更是授首。忽必烈还需要面对海都在秋冬季的侵攻,根本不可能再有人马出战河南、山东一带。
果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若非张巡持重,並不像宋理宗赵的那样,一气儿连洛阳都想收復。凭现在宋军的实力,洛阳还真就像是捡一样,甚至进入河北,夺取北京大名府也是轻易。
不能急,先消化,建立统治,消化好了继续北伐。张巡才三十二岁,急个屁啊,吃嘛嘛香,睡嘛嘛棒,少说也能活个五十吧。
倒是济南望了望济南的城壁,张巡心想还是要打一打的。以打促和式的打,甚至可以稍加分化式的打。阿术不是带元的股东嘛,他是死也不乐意投降的那一批人。可帖木儿不和李庭的跟脚都在山东,他们的態度就沾点未必了。
就像李庭,一族人等都在寿光。现在寿光还没有被打破,自然守卫济南甚坚。如果张巡分兵去把潍州寿光打破,將他的一族老小,以及魔下军士的家口都擒来呢?
先前在东平擒获的城中元军家属,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才驱赶到城下,连夜就有几十人缝下城来,到宋军营中投降。
肯定不杀,只要肯出来投降的,不仅不杀,张巡还给安家的口粮。专门作为城內的守军看,就是要分化瓦解元军的守城意志。
如有必要,张巡甚至可以充诺保全帖木儿不和李庭的富贵。他们在东平和寿光的家业人口,全都照旧,张巡一个不问。甚至原有部眾军人,也可以继续交给他们统率。
前提是他们纳一个投名状,把阿术砍了来献城关於这一条,叶李认为可以直接写成劝降文书,写上几千上万份,用箭矢射入城內。
即便此时城內还算將帅同心,等过两个月粮食开始贫乏,可就未必啦。正好扎一根刺在元车將师之间,爆不爆发宋军都没啥损失。
爆发了的话,张巡完全有可能提前夺城。不爆发,那就再去打破寿光,把李庭军的家属全都驱赶到济南城下来,对著城內的李庭军豪。不信豪不出来几百人,再动摇他几千人。
就该这么做,张巡连夜派人开始抄写劝降信。允诺帖木儿不和李庭一门富贵,隶下人丁,照旧荫庇,绝不过问。旧有官爵,也一律转换成带宋这边的新官,处处照旧。
壕沟什么的,也照填不误。要给城內增加压力的嘛,以打促和。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阿术瞧见劝降信,敲著桌子对前来开会的元军將校官吏说道。
“请问都元帅,济南要战到房无完瓦,地无净土吗?”自然有人要问阿术了。
“若不守卫济南,轻兵退走,无疑是釜底抽薪。陛下待我经年殊遇,我做不出来。”阿术沉声应道。
如果山东还在元军手中,则河北有一道屏障,带元的核心统治区河北还可以转圜。若是山东彻底丟了,则河北受到海都和张巡两面夹击。阿术说釜底抽薪,那是一点儿都不错的。
山东一丟,大都几乎就成了一块死地。即便还能够打几个胜仗,也不过是被海都和张巡轮流放血放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