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672.天崩地坼元帝失(2/2)

靠,张巡一把拽住叶李,招呼王安节往外跑。哪里在地震啊?连开封都能有震感。这玩意儿绝对是在几百公里以內发生,震级规模还不小。

三人跑出屋,晃了一阵,地动停止。左右奔进来好几十人,瞧见张巡等三人站在院子內,这才放下心来。张巡连忙命人打探,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大地震。

左右齐齐应命,最好別是什么山东大地震,要是再把黄河大坝震垮了,那对於张巡而言,绝对是灾难性的恐怖消息。

此时此刻,大都,墙倒垣颓,四面瓦解,人马之眾,死伤枕籍。本身已经日趋凋的大都,顿时陷入地狱般的场景。

除了地震外,还升腾起好几丛大火,城內外完全失序。幸而此时忽必烈、真金太子,以及中书省的宰相贵人们,大多居住在大都外的离宫大寧宫內。

可大寧宫与震源如此接近,情况又好到哪里呢?本身就是前代金国时建立起来的宫室,虽然经过修,到底有许多建筑是沿用的。地震一来,墙倒屋塌,无可避免。

今年三月己亥,也即宋·光中三年,元·至元二十一年,西元1284年,遂州拒马河就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彼时由於海都才退兵,元朝廷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且河北水利不修,春汛时堤坝垮塌,山洪四溢,也不稀奇。

但其实那时,就已经是大地震发生的预兆了。只是战爭让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都在为从海都的攻击下又苟存了一年而庆幸。

偏偏逢上张巡开始兴师北伐,元朝廷顾此失彼,焦头烂额。什么水患?连被中书省討论的资格都没有,直接打回,爱咋咋滴。

直到今日京师地震。

同忠诚军和侍卫亲军到处找寻张巡一般,从侍忽必烈和真金太子前来大寧宫的眾人,也是到处寻找两位主上。

夏季天暑,忽必烈实在不耐已经几乎化作大兵营的大都的燥热,迁移来大寧宫。將琐碎的政务都交给真金太子处置。他年纪大了,只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事上。

也就是放在抵御海都的进攻上,现在海都退了,忽必烈稍作停歇。大寧宫內有大池,大池內有一人工修筑的小岛唤做琼华岛,岛上则有广寒殿。所谓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指的便是此处。

琼华岛上有殿宇九十余间,足以令忽必烈休憩。岛上的山石,还是金灭北宋之后,从开封汴梁城內將宋徽宗自江南所掠夺的石纲,再转运至大都而建成的。为了筑山,以粮折运费之资,这些山石又號折粮石。

由於湖水阻隔,眾人一时间无法登岛,遂先去寻真金太子。真金太子倒是同一眾宰相在一起,地震发生时,眾人尚在议事。

甫一地动,真金太子的侍读徒单公履就拉著他往外跑。这位徒单公履乃是女真出身,虽然年过五旬,仍旧矫健。未及眾人反应呢,已將真金太子拉出了殿宇。

如此,真金太子安然无恙,顺利脱险,

也因为徒单公履带头跑路,中书省內的台阁官吏纷纷跟跑,损失並不太大。

和大都城內殿阁的高大轩阔相比,作为行宫来使用的大寧宫,並未给中书省建造什么大屋办公。眾人不过是在几间平房內理事,此时倒成了好运。

从屋內到屋外,拢共十几步路,只要还能走能跳的,基本全都脱险。

等眾人再三观瞧真金太子的情形,確认无事之后,才开始派人去找琼华岛上的忽必烈。到这时才发现琼华岛上一片废墟。倒塌的山石大倾覆,宫舍殿宇一概垮塌,几无立者。

眾人心头大骇,惊惧之感顿生。当即发动侍卫亲军千人,登岛开掘废墟。连挖了一日一夜,在偏殿之中发现了带元皇帝兼蒙古薛禪汗忽必烈。

死的!

没错,忽必烈就这么突如其来的死於眼前这场大地震中。如此猝不及防的大事,令真金太子以下,几乎是手足无措。

怎么办?还是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博尔朮之孙)当机立断,联合在大寧宫中的宰相伯顏,当即拥立真金太子,预备继承带元皇帝位。还要通告能够通告到的所有蒙古部落,和其他汗国,真金太子將成为全蒙古的新大汗。

別人认不认是別人的事,他们立不立,就是他们的事了。

此时阿术还在慢悠悠的载运数方解粮食,自济南北返途中。拒马河不是衝决了嘛,沿河道路和桥樑全被毁坏,这极大地影响了阿术的行军速度。

真金太子其实等继位也很久了,他都四十多了,不过不是四十年的太子,只有十多年而已。早年间被封为燕王,嫡长子继位那算是中原的说法,而蒙古人则有幼子守灶的习俗。所以一开始真金太子,还未必就能够做太子,继承帝位。

等他被確立为皇太子,一等十余年,心中早有些遐思咯。以至於歷史上,就在这段时间,有人上书忽必烈,希望年过七旬的忽必烈退位让贤,將皇位交给真金太子。

此事先为真金太子所知,后被人密报给忽必烈。由於上书被人隱藏,忽必烈还大怒,要求各部大索吏案,以得此章。

然后怎么著?然后真金太子就忧惧而死了唄。

在此事中,真金太子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仅凭粗糙至极的《元史》,怕是永远都无法了解咯。

眼下既然大臣拥戴,那真金太子自然是当然不让。一方面昭告天下,一方面开始著手控制大都各路军兵人马。

海都秋后復来,忽必烈这位年老但威高的君主死了,军心民意必然浮动。是以必须快速抓住军权,从容整顿,才能面对秋后的战事。

但忽必烈的死讯传到河北各处之后,汉世侯们的反应倒是整齐划一。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向真金太子表了忠,並前往大寧宫奔丧,

可表面的反应之下,就是无可抑制的暗流涌动了。有人串联,有人收兵,有人密约,不一而足。

【注】:九月,甲申,京师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