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722.河北大帅谢光孙(2/2)
恩威並施,联姻结亲,都是为此而设。
令谢光孙转任河北的军令,已经签发了出去。正好催促他隨军转运一百方斛粮食到河南,也不需要说什么半个月就抵达河南。张巡给的时间非常充分,一百二十天內,谢光孙、四万生券野战军、一百万斛粮食,都到位即可。
四个月抵达开封,也不过才八月底。完全可以在开封好好地修整一个多月,等到九月底,十月初,大概乃顏就会为王先驱,替海都侦探河北各处的情形。而海都本人,最早十月,最迟十一月,就会进入河北,
秋高马肥,得到蒙古东西两道主要宗王和部落领袖一道拥戴的海都,必然是要进入中原打两场胜仗,並掠夺到相应的战利品,才能够让自己的继位变得完美。
此时身在鄂州的谢光孙,在清楚了赵·杨亮节逆谋反北伐集团一案的详情之后,对於谢堂把老谢家卖给张巡,一开始是有些不满的。
他觉得张巡的诚意不太够,他认可张巡是拳头最大的军头,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他也算跟著忠诚军转战南北的老將了,是见识过的。
但他觉得凭自已的本事和实力,应该能卖上更高的价。直到谢堂说张巡会为次男聘娶他的女儿,他才觉得这还差不多。
隨即便反问了谢堂一句,张家老二继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春申的正妻,订得是王安节的女儿。王安节在张巡的整个体系內,算是一路大將。
先前为春申聘娶王安节的女儿,也是想著让他在继位之前,就有个强力的支持者。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卫青去世之前,地位尚且稳固。等卫青去世之后,那局势不就急转直下了嘛。
现在又为张李圆订下谢光孙的女儿,瞎闻言,谢堂是以手扶额,自己这个好大侄儿,本事是有的,大多数情况下也看得清现实。但是在除开张巡本人以外的问题上,又有一种张巡老大,我老二的想法。
確实可以理解,谢光孙如今的地位和实力,小部分原因是他出身临海谢氏,大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奋斗。
靠自己实力奋斗出来的,谢光孙当然有看不起除张巡以外任何人的底气。
甚至他觉得张巡都得拉拢他,施恩他,这样他才能够一直认可张巡天下第一的地位。
先前知道杨亮节派人来和谢堂沟通,他的第一反应只是觉得杨亮节操办这种事,纯属开玩笑。內心里多少沾点要是他自己亲自来办,那成功率还大点的想法。
特功而骄,古来有之。
也不奇怪他能问出张李圆有没有继位可能这种话了。
以手扶额的谢堂让谢光孙少想这些有的没的,张春申嫡长子,不仅有王安节做岳父,
还事实上得到张巡和李淑真的认可。是天然的太子,且不可能更易。
除非春申因故死在张巡前面,那老二李圆,或许还有点可能。但这事完全不是现在需要想的,谢光孙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在河北大平原上,迎接海都的十余万铁骑吧。
来前张巡和谢堂分析过,海都自率窝阔台汗国的主力,以及西道诸王援助他的兵力。
然后太师国王乃顏,东道诸王的新首领哈丹,二人並率偏师。
张巡和海都对撞,谢光孙和王安节,大概率就是去撞乃顏和哈丹。
且不提海都,单单是乃顏和哈丹的偏师,估算便有至少二三万骑,还有从中原签发的步兵辅兵,鄂州军能不能扛得住,才是目下的大问题。
“不就是韃子?我在贵州、曲靖也曾见识过。”谢光孙还真被数千蒙古骑兵衝过,並没有十分害怕。
真要是硬碰硬,未必有什么可怕的。怕只怕骑兵把他带起来溜啊,溜上十天半个月,
再是精锐的步兵也得被溜成傻小子。
“你难道不知,那张二,一定把你顶在前头吶。”谢堂心想自己这好大侄,明明知道张巡要削弱谢家的实力,怎么这会儿反而放起大言来。
“听闻不是还有那个虏中的平章阿术,也有数万骑在前头嘛。”谢光孙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
“喷,那阿术是个韃子,失了幽州,丧家之犬,除了依靠张二还能靠谁?换做是你,
如何区处?”
阿术的兵虽然大多是河北汉儿和蒙古军户,但他们已经被张巡视为囊中之物。谢家的四万人,可还没有归入张巡的帐下。谁亲谁疏,不言自明啊。
“嘶———”
被自己叔叔这么一点,谢光孙也是反应过来了,但他一旦去了河北,双方百万人在河北平原上展开大会战,可就由不得他啦。
“尽力保全大军,尽力为张二效命,都得尽力!懂吗!”谢堂恨不得把自己的脑子和谢光孙的身子按到一起。
要是合二为一,他就不担心了。谢光孙不是蠢,只是没有聪明到绝伦的地步,稍胜於常人而已。这模样,怎么和张巡身边那一群老阴比们斗啊。
他老谢,都是靠流口水才矇混过关的。
“叔父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谢光孙有人提点有人带,发挥还是很不错的,肯听劝。
最后谢堂还是把自己的谋主胡三省给谢光孙带上了,让谢光孙多同胡三省交流,多请教。胡三省可不单单是进士出身而已,歷史上他编修了《资治通鑑音注》稿294卷。於典章、音训、地理考稽精详,订谬甚多,为后人研习《资治通鑑》的主要工具书。
如此配合,把谢光孙和四万大军推到河北大平原上,谢堂才感觉有了五六分的保障。
说到底,张巡是个志在天下的人,气量宽宏,不至於为了削弱谢家,把四万精兵隨意的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