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740.河北易主无波澜(2/2)
结果就是斡鲁思打出了火气,想著反正自已爹也没派人来传信合流,夹击河北的南蛮子,那就在大同好好干一场。
斡鲁思甚至还给自己找了个藉口,大同坚城,打破了大同然后屠城,便能够极大的震忆整个山西的各方势力。到时候自己进兵,还不是所向披靡?乍听之下,还真就有几分道理,並且能够说服人。
得了,他这一顿兵,终於给了王安节和郝天挺机会,二人东西夹击。由於估量山西没有野战军,斡鲁思的探马只放出了三四十里。等发现两翼有敌军来袭时,蒙军还在攻城呢。
不过这个斡鲁思真猛男,要不也不会被海都所青睞,他在短暂的询问探马,知悉郝天挺所部人马较少之后,自己引七八千骑去进攻郝天挺。大同攻城这边的行动,逐渐收拢。再派五六千骑去骚扰和迟滯王安节的进兵速度。
只要土安节不能够今天就抵达,那这仗蒙古人打起来,还真就游刃有余。
跪受了张巡的“盐”,已经投了张巡的郝天挺知道自己老郝家能不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就看今儿这一仗了。豁出命去和鲁思作战,亲自引弓,不避生死的突前。比先前跟著忽必烈去察罕脑儿作战时,还要胜出几分。
坚持住了一天!
王安节也打破了蒙军数千骑的袭扰,进抵大同城下。胜负已分,天兵一至,韃虏灰飞烟灭。积极求战的宋军打破了攻城的蒙军,城內的阔阔出也有胆杀出,同王安节配合。
阵斩蒙军三四千级,大破其军。余眾溃解,找到斡鲁思之后便北逃集寧。宋军和元军追击,又获生口三四千,算上攻城战死的二三千蒙军。斡鲁思至多带著一万八千人退走,几乎没有补给,恐怕退兵还得死上几个人,
正当王安节擬写奏报,要向张巡匯报大胜的消息。从真定转太原,再从太原转大同的捷报也传到了王安节阵中。
河北大捷,阵斩数万,俘获亦数万,韃虏大破,海都仅以身免。
两路大胜,奄有燕云!
再等王安节的捷报送到柏乡张巡的中军时,喜住、李再兴和张世杰的军报,也送到了张巡的面前。
大都坚城,城高池深,他们没有准备,几乎无法攻打。因为城內有先前东道诸王派出的,护送战利品的五千精骑和一万跟隨东道诸王作战的有马步兵。
硬要类比,那就是城內有建制完整,粮食充足,武装齐全的八旗满洲五千人,以及包衣一万人。
凭藉坚城,等閒三五万人根本打不下来。重点是乃顏跑了进去,海都据说也进城歇了一夜。但之后很快就整顿兵马,往北面退去,將燕山以南的战局交给乃顏来处置。
逃出升天的东道诸王和草原各部那顏,全都跑了个屁的,根本不敢停留,也不能停留。
但最终跟著海都出塞的人马,也不会超过三万人。而跟著乃顏进入大都城的,只有不过二千人。一万帐的精兵,跟隨乃顏出战,最后就逃回来二千多,其余都赔在了水战场,乃顏家底都属盪尽。
另外城內的情况,也完全不像表面上那样的牢固。因为先期退回来的一万五千人是隶属於东道诸王眾人的。乃顏所部只占里面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是其他人的。他们得知兵败,归心似箭,根本不想留下来守城。
且海都的离开,明显是要把乃顏留在原地作垫背的。
位於辽东的份地,早就被转封他人,现在乃顏的份地在燕山山脉和河北北部,他没法弃自己的份地而走。离开大都,他帐下的人马连驻牧的草场都没有,那还怎么玩?
此时张巡也已经修正完毕,恢復了气力。一面行文给王安节,让他走怀来,赶到大都参加会战。一面督催眾军,开始北上。预备展开对大都的全面进攻,以达成恢復燕云十六州的天下大义。
此番张巡才走到真定,那又挨了海都一轮暴揍的河北世侯们,盼张巡有如大旱盼云霓啊。一个个就差给张巡牵马坠蹬了,激动地抱著张巡的靴子就亲,那是真下的去嘴啊,上面还沾著血泥呢。
经歷了海都和乃顏的双重洗礼之后,世侯们几乎丧失了独立,或者说半独立的实力和资本。除了保州的张弘略,竟然真教他守城成功,还算有几分气候,其他世侯只能够归入侍卫亲军,做一名军將咯。
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巡这也算是利用海都来削了一轮刺头吧。
对了,阿术和松山都没有任何问题。松山虽然在城兵败之后昏厥,但是送到谢光孙营中,喝了碗热水,安枕一夜便甦醒过来。就是小孩惊厥,稍加安抚即可。
阿术算是彻底没了心气,一点儿豪情壮志都不能从他身上寻著。就像个贫微的小老头,畏畏缩缩,怯怯懦懦,令人晞嘘。
但他这样也好,他理论上算是带著七八百名带元的文官武將,数千名军兵,以及皇帝松山,向张巡“投诚”。这功劳巨大,封一个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他不带头反抗,包括世侯在內的文官武將均已偃服,张巡成为河北之主的过程非常模糊,又非常清晰。所有人都知道河北姓张了,但是又没有明確的投降仪式或者政治动作。
就是阿术不爭了,松山入了张巡的营,带元的文官武將也没有死保松山的,沉默的接受了被张巡收编改编的命运。
也好,省得大开杀戒。
在投诚的文官武將之中,那位后世留名的治水名臣郭守敬也在內。现在暂时是没有时间和这位郭守敬聊天的,只能先把他安置下来,之后有空再说了。
原本还说是不是要拥著松山这个大都之主来一道进攻的,现在河北易主,这一步也省去。张巡亲自引兵,云集诸路人马,以河北兵为前驱,进抵大都。
不对,是幽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