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749.新设桓州招討使(1/2)
第749章 749.新设桓州招討使
参考唐代在西北各牧所的管理方式,夏季將牧群放到草场上野饲,冬季將牧群收入马既內舍饲。既能够让马群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又能够减少牧马的成本。
即便到了唐玄宗时代,官办马场的折损率也低於7%,相比较於宋代群牧监动不动20%一40%的折损率,简直就是超人。
唐玄宗要是和宋神宗一样,听说牧场有五百匹马养了几年,养成七十匹马,那恐怕手里的大刀都要好好磨一磨了。
桓州城现在还很完好,当年参与上都守城的李庭表示察罕脑儿兵败之后,他断后收拾残兵,根本就没想著要长久守城,看著意思差不多就退了。后来入城的海都,既要以桓州作为南下河北的前进基地,又需要一处符合身份的行宫,自然也不会破坏城池。
至少至少,桓州城的高耸城墙,能够为惯於居住在帐篷內的蒙古贵人们,拥有一处避风的下营地。
现在也別想著搞什么营地了,沿著城內被引入进来的金莲川河水,预备搭建马棚舍,为之后恢復桓州马场做准备的。
当年忽必烈在金莲川创设幕府,並大规模营建上都,现在一概便宜了张巡。城內的皇宫建筑,
包括类似於宫殿群主体建筑的大安阁,全部拆除。只把一般的官衙建筑保留下来,作为之后招討司的办公场所。
皇宫剷平了做校场和跑马场,和幽州、临安的情形一致,皇宫作为前朝的具体象徵物,肯定是要消失的。这无关乎於浪费民脂民膏,在封建时代这种东西,除非新朝能够用得上,否则绝对不会留。
说句旁的话,台北常公的纪念堂不是也被改成了自由民主广场了嘛。
其內里的政治含义和宣传作用是一样的,张巡没有一把火把宫殿烧光,而是拆除之后,材料拿来盖马棚,已经是非常节约的操作了。
况且在桓州这种地方,留大安阁这等奇观建筑作甚?单单是后续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保不齐就得日费千金。有这个钱,多养百十匹战马才是真的。
跟著张巡前来的故元官吏都没意见,別人更不可能有意见了。
当然他们心里面怎么想的?那谁还没点小九九啊,拆了拉倒。没了这么个念想,过个三年五载的便也淡忘了。
幽州外的牧场,张巡交给了史樟,左手永平,右手固安,东西十一群,二万匹马。可桓州这地方,养十万匹马都绰绰有余,那就得寻找一个深通马经的人来主持了。
擎蓄牛马和蒙古前哨,是桓州存在的两大要点。
要不凭啥这地方能吃张巡的转移支付,甚至让张巡在南方垛集军户前来屯垦恢復,还不就是因为有必要存在的价值。
於是张巡就问左右的军將官吏,可有善於牧养马群的良才?左右稍稍迟疑,因为这样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蒙古人,虽然张巡並没有表现出什么华夷有別,但將大量的牧群,还是在对抗海都前线的牧群交给一个蒙古人,恐怕不太妥当。
正在此时,先前跟隨博罗欢,护卫著松山从大都脱身而出的塔剌海站了出来。塔剌海是真金的侍臣,也是带元的怯薛。不是蒙古人,是色目人,也即中亚某民族。灭乞里台氏,大约在蒙古人征討剌子模时,进入带元的怯薛系统。
怯薛不单单是战斗部队,还是包含厨师、裁缝、工匠、马信等一系列有技能者的广大群体。他是蒙古大汗的私人护卫,也是事实上的僕从。
塔剌海的祖上是怯薛昔宝赤,既牧官。在其祖父只儿哈郎时,便已经是可汗驾前最受用的几位音宝赤了。只儿哈郎三兄弟,同时受任,均在怯薛,儿乎世袭了牧马一事。
到塔刺海的父亲禿鲁不时代,已经成为带元的太僕卿。既在怯薛內廷任事,又在汉式的外朝任官,逐步走到台前。
如果歷史不改变,塔刺海將凭藉色目人的身份,以及真金侍从亲卫的出身,成为西域亲军都指挥使,仍兼太僕卿。
现在只是在阿术和松山的带领下,投靠了张巡,尚未获得任官。也没有明確的职司,仅被编入侍卫亲军蒙古直,由於蒙古直有好几个,塔刺海並没有出头。
同左右蒙汉官吏问了问,得知这家祖上就是成吉思汗的马信,张巡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当即对塔刺海允诺。
先给你儿千匹马养看,你本人可以自由择选同伴、属更,將塔剌海等人从蒙古指挥內抽出。专门设立色目指挥,也即侍卫亲军马军右翼色目第一指挥,由塔刺海担任指挥使。直接成为张巡势力集团最核心的四百多名指挥使中的一员。
爵是不要想了,但如果能够给张巡把马养好了,那么这个色目直指挥使的官,就一直能够在你们家往下传。
未来寧朝的太僕寺或者群牧监,也肯定有你们塔刺海家的一张位置。这和世袭没关係,专业技能人才,就应该有专业技能的待遇。带宋还专门开漕试,让漕运官吏家的子弟能够更容易的进入官僚系统呢。
只要科举的路子还在,並且维持住这条正常的上升通道,其他专业的人才和家族代代承袭,也掀不起什么大乱子。
骤然成为指挥使的塔刺海直接跑过来亲吻张巡的革靴,张巡这会儿不避不让了,好像他们这帮人都有这么一个“爱好”似的。先前张巡在槐河大胜,走马幽州,河北的世侯们便是这么亲吻张巡那沾血又带泥的革靴的。
管他呢,张巡只管让塔刺海之后去找谢光孙,一应的钱粮需求,都走河北帅府的帐。
差张巡下马半个马身的谢光孙挥了挥马鞭,示意这事他知道了,塔刺海也转过去向他行礼。
之后还得留一部分侍卫亲军马军在桓州和幽州,马匹的补充和管理,不能够靠淮南庐州那么远的地方来支应,谢光孙也乐意在自己的辖境內兴办马政。
打马出城,张巡又巡视了一遍原本忽必烈设置在此地的牧场、驛站、街道等建筑。驛站没有被破坏,海都对於蒙古的那套驛站系统也相当重视,重新划拨了站户,分给牧地和畜群,当然现在人和牲口都逃散了,只留下驛站建筑。
该收拾收拾,该经营经营,带元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好,但驛站系统的建立是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著来唄。
带清那套封爵体系,张巡还准备参考呢。带宋的宗室管理办法,张巡也准备参考。带明以卫所实边的法子,张巡同样用了。
摸著石头过河,有现成的路不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