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772.被劝先议陕西事(2/2)

怕他不肯死心啊。

当年阿难答听闻大都陷落,真金死难,便立刻有心在陕西官將们的拥戴下,以大行皇帝从子的身份,继承带元的大统。显然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不肯轻易的向命运低头。

要不是本钱太小,且和张巡敌对会导致他腹背受敌,他或许就闭关自守啦。当然最后他聪明的选择结好张巡,也是一条路子。

五代十国时的吴越王钱家,就一直信奉“事大主义”。对外奉中原王朝为正统,对內以保境安民为要务。一直存活到天下几乎统一,才不得不纳土归降。

海都·篤哇的蒙古集团尚未破灭,阿难答確实有一定的统战价值。

参考金应先前给出的建议,张巡此番遣使去河西,只需要阿难答在名號上,用寧朝元號,行寧朝历法。对內,一切还都是他阿难答说了算。

有了这个名分,张巡就可以在必要时进入属於带寧自己的领土了。循序渐进嘛,而且完全不需要背什么背弃盟约的骂名。史书也根本不需要进行修订,堂而皇之的记载下来即可。

有没有原籍陕西的考生?张巡隨即起身,查看进士录。也不需要看全部,只需要看河北一册,

以及大都南迁军籍一册。定在河北的,就是跟著阿术投降那一批。南迁的就不说了,鲜于枢就在此册。

翻了一番,发现有一个叫贺胜的,原籍京兆鄂县,也即如今的陕西长安鄂县。他父亲贺仁杰在忽必烈为了经略云南,驻军六盘山时,隨父亲投靠了忽必烈。被忽必烈拔入宿卫,有了跟脚。此后从征云南、荆湖、四川等处,屡立战功。

贺胜因为父亲的功劳和跟脚,十六岁就进入宿卫。不单单是侍奉忽必烈,更是侍奉真金的重要汉族人物。

所以一直到大都覆灭,都死死的守卫在真金身旁。等真金死难,父子两个想跑也跑不了了,被乃顏捉了,贬为驱口奴隶。但因为识字,武艺高强,豪气又会辨识马性,虽然是奴隶,却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

等张巡打进大都,直接编入军籍。贺胜从小求学於许衡,颇通经义。肯定不希望自己沉沦在一般军户之中,鲜于枢参加考试,他也参加,

趁著外头刚散场,去把贺胜和他爹贺仁杰传来,张巡正好问问陕西的情形。此时京兆城內,通晓陕西情形的人物极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贺家父子出身陕西,又久歷戎行,或许可以备参考。

很快贺胜就被人传了过来,大约是多喝了两杯酒,又因为张巡突然传召,有些惊讶,面上还带著红晕。

不过他毕竟是真金的侍从出身,见惯了大场面的,非常顺畅的给张巡行礼。张巡赐座之后不久,其父贺仁杰也被请了过来。

礼部省试贺胜被取中之后,就自然的脱出了军籍,成为“官人”。而且他运气很好,被人榜下捉婿,妻子带来了高达三万贯的嫁妆。

整个家陡然而富,在京兆城內立刻有了大豪斯。住的离张巡还挺近,毕竟是官人的房屋,就不怕因为身份的问题,而出点什么狗屁倒灶的事。

“贺卿吏部抽选,分去了何处啊?”张巡没有立刻问话,而是先隨口问去向。

“山东路齐州济南县司户。”贺胜在真金身边,已经是五品武官了,但是在带寧这儿,只能是重头再来。

“,那地方还不错,我当年还饮过济南的泉水。”张巡心想这小子运气真好,抽了个富县。

运气不好的,抽去广西,或者抽到湖南靠近苗疆的穷县,那想要干出成绩就很难了。抽去山东齐州,至少有个基础在。

“臣但赴任所,不问肥瘠。”贺胜发现张巡自称我,就知道不是啥坏事,表现的很轻鬆。

“哈哈,就是要这等心志。”

“陛下教训的是。”

“我观你父子,出身陕西啊?”

“是,家父讳责,也系故元军將。”贺仁杰连忙回答。

这位贺賁就是后世六十甲子神,或称太岁星君之一的贺諤大將军(壬寅、虎相/举剑)。入选的原因大概是他收敛了蒙金乱战之中的遗体数万具,为世人所称颂吧。

“陕西如今民情如何?”是陕西人就好,张巡需要的就是陕西人。

“不知陛下是问兵甲,还是问稼稿?”贺仁杰在陕西待得久一些,贺胜只有年幼时,在陕西待了大概十年。

“兵甲。”

“陛下既然同秦王阿难答交手数次,应当知晓安西军多抽发军户,良不齐。”贺仁杰反正是带寧的军人了,也没啥好替阿难答遮掩的。

“嗯。”张巡命人送来茶果,示意二人继续往下说。

“陕西各处,唯巩昌兵最精,又唯巩昌便宜都元帅汪良臣帐下精选。”

贺仁杰长期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作战,见识了许多当地的军队。对於陕西的元军,显然觉得一般。这和陕西已经事实上多年没有爆发战爭,早先只作为征川后援有关。这两年虽然又开始打仗了,到底不如带元侍卫亲军。

“比之虏酋篤哇呢?”

『若在守势,却也可以支应。”贺仁杰不褒扬,但也不贬低。

“即便海都之眾,也饮马河西?”单打一个篤哇,因为有汪良臣在,张巡没有担心过。

但现在海都也进入了河西走廊,张巡这不就有一丝忧虑了嘛。生怕阿难答小年轻,弄不过海都这种老谋深算的统帅。

“逆贼海都竟也至河西了!”贺仁杰面色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