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774.好大喜功来劝君(1/2)

第773章 774.好大喜功来劝君

李让不说话,张巡自然就是问姚和金应,二人都担任过地方一路的大帅臣,实操经验和理论都非常丰富。

尤其是金应,还干过一任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呢。虽然彼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恢復因为宋元乱战而遭到巨大破坏的四川,以及安插被迁移去四川的数千在院宗子。但靠吐蕃那么近,多多少少,也知道点啥吧。

结果金应两手一摊,他知道个屁。当时为了安插从江西俘虏的山民和盐徒,他半条命都要送掉了。又伺候那好几千在院宗子,把他们安插进入成都,一人分千亩良田。

“陛下急切了些。”金应抚了抚鬍鬚,稍微斟酌语气。

“啊?”张巡一下子被说的莫名其妙。

我急了吗?

“凡事谋定而后动,陛下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怎生就预备行动了?”金应这话就非常直白了当年张巡为了北伐,提前从南逃的北人中招募死土,潜回北方,四面哨探。在江南则积蓄金钱军粮,操练士卒,打造船只。前后准备了数年之久,即便出师,还在淮南停留了半年,以整肃三军。

现在招抚吐蕃这么大的事,前儿和黄梦干聊到,今儿就拿到御前来諮询宰相公卿们的意见。事前调查,事中实践,一概无有。

偏偏还想著出结果,想著能把吐蕃从残元势力范围內拉拢到带寧这边。甚至还很天真的觉得,

此时吐蕃应该是完全碎开的状態。

你知道他碎不碎?有证据吗?

“嘶.

“陛下切不可好大喜功啊。”金应从圆凳上起身,站直了朝张巡劝諫。

张巡也连忙起身,对著金应拱手。其实张巡最近確实有点喜欢那种天下我有的感觉,在收服內属蒙古南下的途中,故意拖延时间,要求天下各个州县,都必须上劝进表。连贵州土司都不放过,

最好是遣使来朝。

一定要做出一种全天下都拥戴张巡的气势,彰显张巡是民心所向,万眾所望的唯一真正皇帝。

当时大伙儿不说什么,因为大伙儿其实也挺著急的,希望能够儘快把张巡拱上皇帝位。等张巡即位了,他们就是开国元勛。

即便是眼前金应,或者上座的叶李,都一门心思来办这件事,生怕自己办得不够妥当,不够周全。影响了张巡登基即位的爽感,令带寧初立的流程不圆满。

等到尘埃落定,松山和赵是都捧著国璽、詔书,向张巡禪让之后,大臣们就基本清醒了过来。

因为封赏已下,几百年的饭票到手,剩下的便是附驥从龙,协助张巡混一六合。

倒是张巡,那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感觉,还一直维持著。毕竟做了皇帝,除了李淑真还叫张巡二郎外,连李让都改口称陛下了。即便张巡喜欢听大伙儿叫自己“节帅”,也就只有部分旧部军將,

在打马球的时候,会叫一叫。

正常情况下来说,大伙儿都是叫陛下的。头前儿回常州,家乡的父老,从小甚至笑骂张巡是“小赤佬”、要请张巡“吃生活”的长辈,都不再呼张巡为张二或者二郎了。

整个环绕在张巡左右的环境,出现了飞速的变化。对於张巡阿的声音多了起来,对於张巡讽刺的声音几乎消失。

“相公说得极是。”张巡结结实实的向金应行了一礼,眼前这个事,实在是办得粗浅。

黄梦干说得是可以用空白敕书来招揽吐蕃诸部市马,张巡把他发散成了可以招抚他们,接受带寧的官爵。进而扩大为通过这一方式,在吐蕃扶持代理人,掐断云南纳速刺丁的一切对外连续通道,將纳速剌丁困杀。

这难道不是张巡“好大喜功”最直白的表现吗?黄梦干仅仅是对茶马贸易发表了一个普通的看法,就在短时间內,被张巡扩大到了整个西部、西南部的国家大政上。

不单单是黄梦干自己想不到,在座的宰相们恐怕心里边也不理解吧。好好地,突然就要把带寧的势力触角伸入吐蕃,猝不及防啊。

“吐蕃等部,前宋自有招抚,陛下意欲恢復,並市羌马,却也是为国家西睡计,然则操之过急了些。”金应连忙避开到一侧,夸张巡至少是一片公心的,並非单纯为了自己爽。

况且张巡是喜欢大场面,却又不好奢华,並不会弄出沿途三十里、六十里,路两侧都需要用纱绸遮蔽围挡的事。也不会要求在宫殿的大柱上,全部覆盖绚丽的蜀锦或者宋锦。

宫室不壮阔,殿宇不轩大,甚至连自身穿的衣裳,都做到了四季常服不过八套。

简单来说,张巡大概是个逐渐染上了数万数十万人,因为自己一声號令而奔走的那种癮。通过权力,使得无数人围著张巡一个人转的感觉,令张巡沉醉。

进而出现了好大喜功的苗头,因为可以通过这些国家大事,来驱使数十万数百万人为自己奔走行动。

顶多就是张巡的脑子还算清醒,虽然享受这种“大”的快感,但仍旧知道要以国家大事为先。

並非是单纯因为自己的好恶,来进行施政。

也正是因为张巡都是为了国事,所以大伙儿也不好提什么明確的反对意见。叶李就说这事里面有难度,有困难,需要好生商议。

倒是金应,就这么坦然的把话说了出来。

仔细算一算,金应原本是文天祥的属吏,很早就跟在文天祥的身后给他办理粮台。等文天祥把兵权託付给张巡之后,金应就事实上开始给张巡服务了。只不过后来金应又在临安混了几天,当上了四品的堂官之后,才又跟著张巡出马四川。

硬要瓣扯的话,金应在张巡政权內的资歷,比叶李还老呢,仅次於李让这个一开始就和张巡是表兄弟的。和王安节他们基本平齐,老熟人。

“哈哈哈哈,去传黄侍郎。”金应主动给张巡递台阶,不让张巡下不来台,张巡立刻借坡下驴。

大伙儿都望了望金应,又望了望张巡,真是君臣相得啊。一个敢说,一个肯听,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氛围,这带寧才能够蒸蒸日上。

很快黄梦干被传了进来,依旧是赐座。紧接著把他关於同吐蕃诸部市马的想法再一次说出,供左右参考。

有了金应的提醒,张巡便不再增加任何的要求,就干一件事,派两个蒙古人,以阿难答的属吏自称,进入吐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