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781.屯田军数有缺少(1/2)
第780章 781.屯田军数有缺少
可以!
给他!
张巡绝非是吝惜爵赏的人,对於倒戈解甲,以礼来降的蒙古人,张巡都各有爵赏。有功的封以爵禄,有能的授予官职,一般无二。
门口站著的老契丹,老女真,受爵任官者不计其数。不单单是当官啊,甚至直接充任张巡的宿卫,张巡的安全工作都是他们在做。
就是有这个气度,豪迈。
勤政殿內还掛著匾额呢,张巡抄袭朱八八的。反正这会儿朱元璋还没生出来,也不需要付什么版权费。
君主华夷!
任是谁看了,不夸一句张巡有气量啊。张巡不单单是汉儿的君王,还是四夷的君王,老朱这话確实吹得挺响的,张巡毫不客气就拿来用了。
总而言之就是好,陕西·河西的战局稳住了,那张巡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转移到河北上面。
之后肯定还是要出塞打击海都,同时收服辽东所在东道诸王的。
乃顏死后,东道诸王群龙无首。虽然哈丹因为主动殿后,得到了许多东道宗王的拥戴,但他毕竟只是成吉思汗弟合赤温之孙,而非东道诸王惯来的共主铁木哥斡赤斤的后代。
就蒙古的这种体质,本身大伙儿都有份地都有投下,有个核心的宗长或许还可以扭集在一起。
没有个核心的宗长,那会碎裂成啥样?
金帐汗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等等等,全都是从金帐汗国里面裂出来的。
窝阔台汗国更惨,海都一死,不单单是自己內部內订,篤哇还上来大吃一口。直接成为四大汗国中最短命的一家。
凭哈丹的出身,想要完整的集合起东道诸王,难度非常大。
既然陕西能够撑住,而漠南蒙古也稍安,张巡的目標肯定往辽东走。不过往辽东走之前,还是要恢復河北沧州或者说长芦盐政。与此同时,也得將燕云十六州的人口儘快的充实起来。
杨发虽然已经探索出了从扬子江口转运粮食到到天津大沽口的路线,也能够运载不下百万斛粮食北上了。但能够直接从河北本地获取军粮和补给,肯定比从两浙两淮转运要来得便宜。
所以咯,放下阿难答的奏章,张巡就问起北迁两淮·两浙十万户去河北燕云的事。
“前岁陈逆父子一案,所迁约二万户,此时已尽数安插。”姚负责后续跟进的,所以连忙应声回答。
“陈贼父子二万家,北迁屯田军二万家,那差不多还剩一半咯。”张巡只记得有这两大股人,
迁移到燕云地方。
两万户屯田军,就是跟著张巡北伐的人马,打进幽州城之后就地安插。全取了乃顏投下的庄田土地,儘是上好的熟田。去年屯种已经有所收穫,今年继续垦种,足以供应军食。
想要在幽州囤积军粮,还是需要添派人手,把河北的土地开发出来。张巡上次去河北,那一眼望过去,荒原多了去了。到处都是未开发的荒原,有些荒原的用水条件其实很不错,完全可以通过人力的稍加干预,而变成水浇良田。
但很无奈,河北的人口並不充分。而连续的战乱和破坏,又將河北原本的桑蚕纺织业和农田水利都破坏殆尽。
先前咱们也说过,江南这边多见两头軲或者三头軲,方便两三面踏水出来浇灌菜地。北方只有单头軲,地方上的农业技术事实上出现了倒退。
眼下已经迁移了掌握有农业技术的富户去往北方,人力的问题也函需解决。
“已在两浙募集一万户北行,其他——.”姚稍稍迟疑。
“其他怎么了?”张巡稍稍疑惑。
“吴侍郎在淮水大兴工程,清理废河,重整水道,僱工不下十万眾。地方州县役一空,全在河上。”叶李知道姚在迟疑什么,直接帮忙说了。
引黄导淮这两个合併在一起的超级大工程,是吴璞当年和张巡力陈之后,由张巡批准,並为此筹款超过一千五百万,进而推动起来的国家级大工程。
“引黄”最主要的部分,也即將黄河引回北流河道,注入渤海一事,已经完成。之后就是修筑两重內外坝,修造分水堰,规划泄洪区,在东平县河·运交匯之处,將东平湖扩张成巨大的水柜,
方便漕船入河。
反正治河这件事,按吴璞的说法,他死之前能把骨干框架搭起来就很不错了。连续投入十年二十年,能够把黄河、淮水治理好,都算是快的。
“导淮”这部分就是紧接著黄河之后,立刻上马的大工程。因为得趁著淮北人口稀少,征地几乎零困难的时机。且又需要从淮安清江浦构筑运河通往东平,保证京兆对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快速运兵。
真就是片刻不停地在施工,两淮徵募的屯田军根本就无法北上,全都一个月五百文钱加五斗米,拉上淮河工地了。
吴璞也没办法,张巡给予了他所有一切能想到的支持,不论是权力,还是金钱,都很到位。那除了鞠躬尽死而后已,也没啥可以报答张巡得了。
他在工地上没命的干,张巡內心欢喜。
唯一的问题就是两淮募集的屯田军短时间內无法北上,因为修完淮河还得进一步扩张运河,扩张完了运河,还得把淮河支流的颖水、涡水、汴水等河道都梳理一遍。最后把废黄河可能存在的险情给他排除。
真得干上十年二十年的,封建王朝干大规模水利工程,全凭人力这速度够快了。
引黄导淮是张巡要办的,恢復燕云也是张巡要办得,敦轻敦重,敦先敦后,这事没法说的太清楚明白。
“唔.—”
张巡听明白了。
“福建那头,募兵一事,如何了?”
张巡立刻转移话题,询问福建的募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