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794.南北同减人心附(1/2)
第793章 794.南北同减人心附
张巡居中坐在榻上,厅內则坐著参与討论和决策的诸位文武官员。为啥有武官?因为阿术作为前元的平章政事,事实上的首相,被张巡请了过来。由他来提供河北等处的钱粮户口信息,必要时充当参考。
作为国公,阿术的座次还挺靠前,仅次於四位宰相,其他人都不好比。但阿术既不爭,也不抢,张巡不问不开口。反正他家路子,已经由下怜吉歹走宽了。
在带元他们是第一流的勛贵世家,在带寧他们还是第一流的勛贵世家,下怜吉岁跟著张巡在槐河库库砍蒙军,一点儿没有手软的意思。货真价实给自己砍出了富贵,也砍出了张巡的信任。
此时包括瞿霆发、黄梦干、马端临、戴表元,以及担任翰林、舍人的赵孟、萧明哲和邓光荐,均在现场。
公议田籍大事。
各方的意见被一一提交了上来,条陈也转手通读,由眾人遍览。经在场与会人员的补充和完善,以及宰相们的允可,张巡正式向全国颁布了全国身丁钱减半的政令。
自即日起,不论南北何路?州县肥瘠,但凡是在册的壮丁,其身丁钱一律减半。张示皇榜,广而告之,务必使全国各地都知晓明白。
既令百姓知道带寧初立,轻薄赋的新政。又可以作为张巡的政绩,向天下施恩。
前番湖南詹一仔起义的事,前往湖南调查的官吏,也急报通传来京,说明了原因。官逼民反是真的,但和一般的农民起义关係不大。
矿工起义。
湖南的衡、郴、潭(瀏阳县)等州县,存在大量的伴生银矿和铅锌矿,寧承宋制,矿山不是官营,而是交给承包矿山的“坑户”来进行开发。
宋朝廷是按照出產的白银数额,来进行远低於市场价的和买。其余的银、铅、锌等,则由坑户自行发卖处置。
谢堂並没有在瀏阳监滥征银铅,还是按比例收取的。之所以爆发了矿民起义,其实是矿山內部的压榨加深。
不是说朝廷官府是好人,也是烂货,坏得很。朝廷几乎以免费的和买价格,抽分白银,北宋是二八抽分,南宋是四六抽分,官府抽走的白银从20%上升到了40%。
但也就到这一步了,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別,当官的还是知道的。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那是一门学问,白银出產徵收40%,剩下的白银和其他矿余,足以令坑户、冶户饱腹。
唯一的问题是封建朝廷,长期存在的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的风气。由於这一风气,湖南银监的官员往往就一个坑指定一个大坑户来进行管理,官员只对接这个大坑户。
后面什么情形,其实就完全可以想见了。
大坑户虽然既不是官,也不是吏,但背靠银监,渐渐地做大起来,积累了財富。由於宋朝实行的是矿山承包制,並不十分限制民户开山冶矿,所以这些大坑户,就渐渐跨州连郡,坐拥大量的矿山。
又凭藉实力,对下面招募而来的坑户,进行各种意义上的盘剥。原材料、工具、食品,甚至是饮水,都是赚钱的去处。
以往呢,坑户还有口热饭吃,所以没反。这一次是衡州常寧县菱源场上的矿工,出了矿难。到这一步还没啥,如今这年头下矿,那每一次下,都是生死之间卖命的活。每年死在矿下的矿工,那不可计数啊。
於是矿工们就集资,建立了一个类似於共同基金的东西。也是宋代比较时兴的“社”,基层组织单位嘛。
你朝廷官府放弃了基层,就不要怪这社那社的,缓慢的占据这些底层的生態位,成为穷人之间的互助组织。
菱源场內的坑社就募集了一笔钱,拿来抚恤遇难的矿工。钱是由大坑户集中起来,再进行转发的。这里面出了事了,大坑户贪污了其中的一半抚恤金。
事发,大坑户没有道歉,也没有补偿,反而仗著自已打手多,家业大。对著坑户们放言,老子这就去潭州银监老爷处请帖子,派大兵来收一收你们这群贱骨头。
好了,起义了。
就这样,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当大坑户的铁棒木棍打在招募来的坑户身上的时候,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长期受到大坑户盘剥的坑户们上来就把大坑户给撕成了不知道几百瓣。
地方上的州县一开始只当是坑户矿工暴乱,派出了几百守城厢军加几百地方团结弓手,前去镇压。
三下五除二,就被坑户给打垮了。要不说矿工是好兵源呢,一般的守城厢军,那都是衙门的杂役,如何对敌?
得到了武备的矿工在詹一仔的统帅下,打破了常寧县城,杀官造反。
派下去的“钦差大臣”,说矿工是被坑户中的奸猾刁恶之辈逼反的,搞得好像和官府没有半毛钱关係。官府可善了,就零元购40%的白银而已,错哪儿了?
张巡听了能咋办?没办法啊,矿山山场多如牛毛,一条航道就有好几家坑户。有些地方开铜山的百姓能超过十万人,铜监的官员七八个,吏员百十个,怎么管的过来?
最后不还是要依靠大坑户,只能说是加强监管,不能让大坑户过分的盘剥渔利。想让大坑户一点儿不剥不赚?你就是新社会都不可能。
现在爆发农民起义了,杀官造反,上了台面。张巡颁发全国身丁钱减半的法令,就变得有理有据起来,是为了安抚百姓。
没有人会立刻把他牵扯到什么清理户口,丈量田亩的大事上。只会觉得张巡真是一个宽仁的皇帝,纤解民困。
此议论定之后,就是不公开进行全国宣传的国家专营商品加分一事了。经过诸位户部財计大吏的计算,盐上加一文,酒上加二文,以此类推,比较合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